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速。7月23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率先在南方区域落地,区域间的电力现货交易也首次实现。专家认为,电力资源在统一市场内进行交易,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高效用能。随着统一电力市场的建立,电能量交易方式将发生转变,地方、电网公司等职能都发生了变化,需要不断适配统一市场里的新规则、新角色。
协商竞价跨省交易
7月23日,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个省区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试运行,首次实现了区域间的电力现货交易,即短时间内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五省发电厂和用电企业可以实现跨省区实时买卖电能。中长期交易周期也全面覆盖年、月、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速。
交易当天,云南、贵州、广东合计超过157家电厂和用户通过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平台,达成了首笔跨省现货交易,全天市场化电量合计达27亿千瓦时。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吴微表示,南方电力现货市场其实已经酝酿了多年。2018年广东现货市场启动,其功能定位就是作为南方电力市场建设的起步点。广东现货市场经过多年的建设,在规则设计、交易结算、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已经具备建立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的条件。
“南网内部电力生产与消费总体上能够实现平衡,同时区域内资源互补性较强,选择南方区域作为统一电力市场的试点,各省间协调较为容易,能够较好地协调南网内部资源,并在合适的规模下探索多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经验。”吴微说。
电能量如何交易?北京商报记者从南方电网微信公众号看到,传统模式下电能量由电网公司从电厂统一购买、销售给用户,购售价格由国家相关部门确定。有了电力市场后,电能量生产者和使用者通过市场以协商、竞价等方式,就相关产品进行交易。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则认为,我国电力市场是一种社会性市场,并不完全遵循供求关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照顾国家安全、社会利益。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推动电力社会性市场更接近市场性市场,促使统一电力市场更能反映供求关系,并通过统一电力市场改变供求关系,发挥市场调解功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更健康持续发展。
把电卖到需要的地方
电力市场是我国打造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两个里程碑目标:到202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国家市场与省/区域市场协同运行;到2035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国家市场与省/区域市场联合运行,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自主选择。
“建立统一市场,让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交易,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统一电力市场越大,交易就越灵活,效率就越高,有利于实现供需平衡,让价格合理反映电力供需。
2018年8月,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顺利完成了从日、周到月不同时间维度和多种复杂场景的结算试运行,并于2021年11月进入连续运行,迄今已超260天,实现了发电成本的有效传导,释放真实价格信号。
“在电力市场中,能源禀赋强的地区通过把电卖到负荷中心实现经济效益,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经理蔡葆锐表示,通过电力现货市场,可以根据市场实时供求情况,发现电力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价格,推动整个社会高效用能。
电网变身配送商
电力现货市场使电网公司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电力市场的建立还原了电力的商品属性,在电力市场中,电能的交易直接由买卖双方商定,电网公司不再作为购电主体,而是充当配送商的角色。
同时,《指导意见》指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市场还存在体系不完整、功能不完善、交易规则不统一、跨省跨区交易存在市场壁垒等问题。省际壁垒需打破。“电力是基本投入,各省对省内电力资源调配有各自的计划,建立电力统一市场,还需打破省际壁垒,让各省之间电力交易得以真正运行。”林伯强说。
王赤坤也认为,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供给产业化无统一规划,各地在能源供给产业化过程中,各自为政,重复无效建设严重,造成能源供给产业化资源巨大浪费,无统一标准,导致能源供给产业化无法健康、有序发展。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将形成跨区跨省与省内联合运营的统一大平台,开展多品种、高频率的跨区跨省电力交易。要共同规划,统一标准,协调实施,更容易健康有序发展。
按照规划,2023年,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将形成跨省与省内联合运营的统一大平台。预计到今年底,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累计市场化交易电量将达到1.11万亿千瓦时,超过广东、云南两省去年全社会用电量总和。到2023年底,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将达到80%左右,参与交易的市场主体数量将增加到800多万户,是之前的80倍。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