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合规 履职尽责——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漫谈之五

2024-03-20 10:42:05 作者:赵晓舟

编者按: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这一重要讲话,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金融系统注入传承传统、积极向上的文化基因,也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指明了提升金融软实力、增强金融核心竞争力、建设金融强国的前进方向。本报评论版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做到的“五个方面”进行系统解读,今天是第五篇。

20240320094343051-60-02536.jpg

依法合规是金融事业立身之本,是金融基业长青之基石,是金融高质量发展之根本保证。依法合规的意义在于确保金融机构在法律框架内运营,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降低法律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法经营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的一个重大原则,各类企业都要把守法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是确保金融安全的文化要求和思想保障。

依法合规是依法治国原则在金融监管中的延伸

国无法不治,企无规不立。“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依法合规是治企之道、强企之本、兴企之策,是依法治国基本原则在金融监管中的具体延伸,是现代金融企业安全高效管理的基本要求。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现代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法律法规不仅是规范日常社会行为的重要工具,更是规范金融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升金融企业管理水平,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都离不开法律法规做保障。

对于金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做到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和长期任务,坚持依法合规是金融工作的“生命线”。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依法合规经营越来越成为各金融机构的理性选择。唯有依法合规经营,金融机构才能让客户放心;唯有依法合规经营,金融机构才能赢得股东们的信赖;唯有依法合规经营,金融事业才能行稳致远。

金融活动是一种信用活动,市场经济中的交易者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在日常金融活动与金融交易中,交易人不仅仅是“经纪人”,更应该是“守规人”,都有各自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而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活动快速发展的今天,各利益主体间的冲突也日益显露,在现实金融生活中出现了不少失信行为、违规行为、违法行为等,引发了不少金融丑闻,以至于导致局部金融动荡与危机,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依法合规在现代金融活动中的重要性。

“依法合规”是中华传统美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金融业与货币打交道,天然面临着较高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法规风险,必须始终坚持合规操作、依法经营,不能胡作非为、突破底线。特别是在当前十分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更需要有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引领人生的理想坐标、启迪心灵的精神生活,更需要一种先进的文化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支撑和推动行业发展。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就此而言,中央提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做到“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让金融从业者真正秉承合规理念、强化合规意识、坚守合规经营底线,不仅有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有助于确保金融事业长治久安。

依法合规是确保金融事业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稳健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今时代,金融已深深融入并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做到的“五个方面”,其中“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是我们统筹金融发展与安全必须坚持的策略和方法,也是确保金融安全高效运行的正确价值导向。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国家安全的宏观视角看,没有金融安全,包括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的国家安全体系就难以得到有效支撑和保障。从国际看,金融已经突破经济工具的角色定位,成为现代国家治理和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金融手段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转嫁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维护经济与金融强权的手段。因此,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必须毫不松懈地抓实抓好金融安全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当前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就我国自身而言,金融监管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善、各金融监管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经济生活中“脱实向虚”的风险苗头不容小觑。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业整体实力的增强,中国对世界金融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增加,在世界金融格局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构建金融安全体系,创新金融监管模式,驾驭复杂监管环境,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迫在眉睫。

经济发展需要金融的强有力支撑,金融安全需要法律法规保驾护航,依法合规是金融业稳健运行的基石。“法者,天下之准绳也”。金融业与货币打交道,天然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经营、合规操作,不能胡作非为、突破底线。新时代以来,我们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让依法合规的意识牢牢扎根在广大金融从业者心间。从强化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到建立金融领域定期修法协调机制、推进金融领域修法工作进程;从夯实债券市场法律基础、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到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加强金融监管执法等,我国金融法治建设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金融从业者真正秉承依法合规理念、强化依法合规意识、坚守依法合规底线,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形成依法合规的文化氛围,为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实践证明,依法合规是确保金融事业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

依法合规是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迫切需要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我们要深刻理解其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全面掌握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破解金融发展难题,不断提高金融发展质量,不断开创新时代新征程金融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隐患仍然较多。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明确底线、守住底线,把握发展主动权。密切关注可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全局性、系统性影响的国内外金融领域风险挑战及潜在因素,不断完善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应急处置重大风险能力。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

“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金融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的基础。而依法合规经营的关键在于员工能自觉“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只有金融从业者居安思危,居危思进,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才能自觉践行依法合规理念。回顾历史,我国古代票号能稳健经营,离不开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票号的掌柜和店员之间相互监督,东家和股东也会定期督查,以防出现内部纰漏。今天,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更需要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严格遵纪守法,遵守金融监管要求,自觉在监管许可的范围内依法经营,不能靠钻法规和制度空子、规避监管来逐利,而要让尊崇法律、敬畏规则、依法合规经营成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立法是法治的基础,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涵养依法合规意识、推进金融文化建设,首先要做好金融立法工作。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近年来,我国金融立法不断完善,立法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进一步织密金融法网、补齐制度短板,为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提供了良好土壤。然而,“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只有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推动金融机构继续加强内控合规建设,才能真正把法律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金融业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培育金融法治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工程、长期工程,内容十分丰富,任务极为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金融文化自觉与自信,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方不负金融人的初心与使命。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