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志丹县把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陋习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积极作为,通过推行“644”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户均减负2.2万元。走出了一条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正之风的特色路子。
一是“六项规定”明标准。积极汲取外地经验,结合县情实际,对全县“红白喜事”宴席饭菜、烟酒、礼金、规模、宴请范围、申报程序等内容逐一作出详细规定,通过出台“六项规定”统一了“红白喜事”办理标准,打消了各户之间的攀比心理。“六项规定”即第一规定宴席早晚饭统一为油糕、油饸饹,不得上鸡羊肉。午饭喝酒菜五凉四热、主食四菜一汤,每桌饭菜费用标准不超过500元;第二规定宴席用烟不超过20元、酒不超过80元;第三规定宴会待客不超过20桌,人数不超过200人;第四规定村民随礼一律100元,亲朋一般200元,最高不超过500元;第五规定除婚丧事外,满月宴、升学宴、贺材宴、搬迁宴、祝寿宴等一律不得以邻里关系为名邀请村民参加;第六规定在举行婚丧宴席一周前,事主要先就待客标准、规模、档次等事宜向红白理事会报批或备案。
二是“四项举措”强保障。出台《志丹县关于规范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的暂行规定》、《志丹县移风易俗管理办法(试行)》,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带头严格执行红白喜事请示报备制度,进一步规范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行为,培养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工作,确保移风易俗整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全县120个村均成立了由村支书为理事长,村里有威望、群众信任的老党员、退休干部、离职村干部、乡村贤达人士为成员的红白理事会,按照“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的原则,编制红白事备案流程图,明确申请、受理、审查、帮办、归档等一系列流程规范,形成了“有人管事、按章理事、机制健全、服务规范”的机制。推行重点人群示范带头制,村委会与每一名理事会成员和村党员、村干部均签订书面承诺书,要求他们着重做到三点:带头遵守红白喜事新规,带头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在过事前主动做好以邻居、本家人为主的事主思想疏导工作,动员他们提前与理事会对接宴席操办事宜;在过事中广泛向亲朋好友宣传镇村“文明过事”新规,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坚持上门服务制,对事主上报的婚丧嫁娶宴席办理信息,理事会派人第一时间主动上门告知“文明过事”相关规定,与事主签订《承诺书》,严格按照“六项规定”内容审核批准宴席办理有关事宜,对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立即整改。
三是“四项宣传”造氛围。开展“文明过事”日常宣传。通过发放《节俭过事倡议书》《红白喜事过事标准宣传单》,利用乡村大喇叭、宣传栏、文化墙等形式,“面对面”向群众宣传新规,大力营造节俭过事文化氛围。开展“文明过事”现场说教。派专人在每户举办宴席的事主家门口摆设临时宣传栏,向来宾发放宣传页,要求管事人在主持婚礼时必须向亲朋好友介绍新规,做文明新风建设的参与者、监督者、受益者。开展“文明过事”文化助兴。县“文明大篷车”志愿服务队积极主动走进婚礼现场,免费为事主和村民送祝福、送节目,传播新思想、新风尚,以精神食粮弥补宾客“舌尖损失”。开展“文明过事”奖励惩戒。将整治大操大办纳入村委会对各村民小组组长年度履职考核的重要内容,与绩效工资发放挂钩。同时,对遵守规定的村民,由镇领导及村支书上门颁发“移风易俗示范户”奖牌,在其他惠农政策上给予倾斜,提升其荣誉感;对不遵守的,在评选“五好家庭”等荣誉时给予“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