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洛南县:“千万工程”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2024-07-03 11:47:11 作者:通讯员 李小龙 杨萌 王江波

夏日,秦岭深处的洛南县,满眼翠绿、生机勃勃。

在四皓街道白川社区,三五成群的游客尝豆腐、赏美景,悠然自得。

坐落于洛河河畔,隐匿于青山密林之中的保安镇北斗村溪乐谷景区,游客们在传统村落里体验吃、住、游。

在岭南生物科技产业示范园,鳞次栉比的食用菌大棚里,智能化的生产车间内,群众笑逐颜开。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民群众的期盼。近年来,洛南县以“12345”工作法持续深化“千万工程”,坚持“生态优先、群众主体、因地制宜”,紧盯乡村环境整治、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社会治理四大领域,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洛南样板。

行走在“华山之阳、洛水之南”,一批批和美乡村建起来了,村子美了,人气旺了,村民富了,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就在眼前。

宜居——乡村蝶变展新颜

从县城出发,沿着宽敞平坦的242国道一路向西,来到洛南县四皓街道白川社区,一幢幢民居错落有致地排列,行道树下路灯在两侧依次排开,脚下干净的柏油路不断延伸,道路两旁的花朵绚丽盛开,传来阵阵清香。

20240703102510532-77-e911e.jpg_scale.jpg

“路通了,水清了,地绿了,以往‘脏乱差’的现象得到彻底改变,村容村貌也是大变样。”四皓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强说,“看着村子越来越美,环境越来越好,大家打心底里高兴。”

“以前我们家用的是旱厕,冬天还好,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味道也很难闻,小孩暑假回来都不敢一个人上厕所。”王奶奶介绍。

改善小环境,提升大民生。白川社区将“厕所革命”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突破口,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因地制宜改造卫生厕所669座,其中无害化厕所623座,卫生厕所覆盖率100%,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现在好了,厕所改造以后,我们家也用上了卫生厕所,不招苍蝇了,也不难闻了,既干净又方便,小孩也说暑假要回来玩呢。”王奶奶高兴地说。

村民姜爱民经营着一家农家乐,两层小洋楼,美观大气。“以前在外面打工,今年在统一规划下,对房屋和庭院进行了改造,看着干净舒心的小院,我们思路一变,叫孩子们回来开办了这个农家乐,目前收入还很不错呢。”姜爱民见证着社区的发展。

今年开春,四晧街道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川河南路改造项目,修建沿河长廊2公里,对川河南路沿线82户农房进行集中改造,并建成西江月垂钓园。

如今的白川社区,房屋整齐划一,道路宽阔平坦,河水潺潺流动,蔬菜满畦,果满枝头,面貌不断刷新。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6月12日,一大早,永丰镇刘村村民梁粉娃就拿着扫把出门了,沿着村道,梁粉娃一路走一路扫,村道上枯枝落叶和细小垃圾都被她清扫干净。

“每周一、三、五都要把这段路清扫一遍,虽然看着长,但是随着大家爱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平时都看不到大的垃圾。”梁粉娃边忙活边说。

清理干净后,梁粉娃拿起手机对着干净整洁的村道拍了一张照片,发送到刘村保洁员微信群。

“保洁员一人包一片区域,村上处处都有人管,我们还有一个微信工作群,每次打扫前后都会在群里发送照片,每个季度还会进行一次评比奖励。”梁粉娃介绍,“我们都是村上的低保户,一直享受着优待政策,现在能为村上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很高兴,也很乐意参与进来。”

人居环境的改善,进一步帮群众树立起了维护干净整洁生活环境的自觉意识。

像白川社区、刘村这样的村庄在洛南并非个例。

今年以来,洛南县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治理,推行“一三五清扫、二四六保洁”机制,形成了“人人肯出力、家家有行动、村村有成效”的良好氛围,塑造了“河路田房山”的原乡风貌,绘就了“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生态画卷。

宜业——产业兴旺动力足

在岭南生物科技产业示范园,机械臂忙碌不停,拌料、装袋、打包……工人在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20240703102511143-29-afa73.jpg_scale.jpg

“我们引进了自动拌料、自动装袋、高压灭菌、自动接种、恒温培养等工艺,实现了生产环节可溯源,产品质量有保障。”岭南生物科技产业示范园技术工人李鑫说。作为一名老员工,他是园区做大做强的见证者。

走进车间,智能化生产设备隆隆作响,工人正娴熟地将自动制袋机“吐”出的一个个菌棒整齐码放到灭菌架子上。“在家门口就业,既能陪伴家人,也不耽误养家糊口,我每个月能赚4000元呢。”村民杨静心满意足地说。

像李鑫、杨静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还有很多。

“园区建立的‘园区+基地+农户’模式,已经建立了16个食用菌生产基地,解决就业2000多人,带动近千户群众发展香菇种植,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岭南生物科技产业示范园总经理王林强说。

经过几年的发展,岭南生物科技产业示范园如今已经发展为集食用菌生产、深加工、销售、出口、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示范园,年产香菇菌袋2000万袋、食用菌菌种200万袋,为全县16个镇(街道)、20个规模化种植基地提供优质菌棒,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规模突破1亿袋、年产值突破8亿元。

“2023年,我们出口创外汇折合人民币5000多万元,是全省最大的香菇菌袋外贸企业,今年计划建设年产5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循环利用废弃菌袋,推动食用菌产业全链条绿色循环发展。”王林强说。

在距离岭南生物科技产业示范园不远处的西北核桃物流园内,百余名群众分拣加工打包装车,一派忙碌景象。

“园区建成后,我就在这里务工,一年收入1万多元呢!不仅照顾了家庭,也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家住永丰街道的杨会霞边打包边说。

“西北核桃物流园是洛南县打造的一个集研发、交易、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多功能核桃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3.2亿元,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0家、电商12家、合作社32家。”陕西西北核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继峰说。

近年来,园区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加工生产线,从核桃原料筛选、加工,延伸到核桃油、核桃露、核桃多肽、琥珀核桃仁、多味核桃等10个系列产品,同时还将核桃与豆腐结合,研发出核桃鲜豆腐、豆渣米、豆渣面食、素鸡等12个系列产品,实现了核桃产品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链条覆盖。

西北核桃物流园吸引了陕西长胜贸易、陕西忠果、杭州阿康等6家年产值亿元加工企业和16家仓储企业、5家电商企业。吸纳5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园区入股5900万元,年入股分红295万元,1000多名群众入园务工,年人均增收1.2万多元。带动全县3000多个合作社、个体户和15.2万名群众从事核桃、豆腐等农特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人均增收1.5万元。

20240703102512779-80-6f08a.jpg_scale.jpg

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洛南县坚持以产业联市场、以产业联农户,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形成了“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主体受益”的良性循环。

宜游——幸福生活甜如蜜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在创造幸福生活上出实绩。要想让群众日子越过越甜蜜,产业支撑是关键。

夏日炎炎,保安镇北斗村群山披绿,溪水潺潺,土坯民宿散发着浓郁的乡愁气息,前来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

“他是卧底,大家跟我一起投他。”

“这肉烤熟了,可以吃了,快来分串串了。”

“这棵树长得很有特点,快帮我拍一张合照。”

……

在北斗村溪乐谷景区,游客们住精品民宿、品特色美食、享惬意生活。

20240703102510771-40-f95d4.jpg_scale.jpg

“进入6月,温度慢慢高了,来这儿避暑纳凉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去年,我们溪乐谷景区接待游客9.7万人次,旅游收入291万元。”溪乐谷景区工作人员熊较毫介绍。

为充分发挥溪乐谷的联农带农作用,北斗村建立“集体经济+企业+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16户群众通过房屋流转每年可获得租金1.1万元,20多名群众通过在民宿务工每人每月可获得薪金2800元。

依托丰富的景区资源,周边群众自发经营起了小餐饮、小商店、小民宿、小摊贩等三产服务实体30多个,通过销售橡子凉粉、洋芋糍粑、手工挂面、土蜂蜜、草编等本地农特产品,40多户群众年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北斗村化作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喜人实景。

“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不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产业,在突出特色、打响品牌、拉动投资、提升核心竞争力上持续发力,着力绘就‘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和美乡村新图景。”北斗村党支部书记张惠芹表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洛南是文化大县,非遗资源丰富。近年来,县上依托地域非遗资源优势,全方位宣传推广非遗文化,挖掘弘扬其价值。

走进保安非遗一条街,洛南手工挂面、洛南豆腐、洛南草编、洛南麦秆画、手工剪纸等琳琅满目的非遗展品让游客啧啧称赞。

位于秦岭南麓保安镇的仓颉小镇,绿意葱茏,景色宜人,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探寻汉字起源,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气势恢宏的仓颉碑林文博园,集汉字陈列展示、交流传播、互动体验、教育普及于一体的汉字源流馆,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在这里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6月15日,从西安专程前来游玩的游客郭文英说。

“打造非遗一条街,就是为了让非遗与乡村有效融合,让非遗与旅游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发展,真正让非遗留下来、活下来、传开来。”洛南县文旅局副局长刘欣说。

近年来,为了增强非遗的生命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洛南县积极探索开展书画、戏曲、木偶表演、泥塑制作、剪纸等进校园活动,并先后建立了八里砂锅、洛源豆腐干、保安手工挂面、保安仓颉小镇等非遗传习所10多个,通过参与互动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弘扬非遗文化。

在省级非遗特色示范街区——花溪弄景区,洛南十三花、洛南豆腐、书画、古琴制作技艺、洛南草编、四皓仙草等非遗项目成为群众最常打卡的地方。

目前,全县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1项。

和美——文明新风润心田

因地制宜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不仅让看得见的生活在悄无声息中发生变化,那些看不见的文明新风也正浸润人心。

“你们坐5桌,我们坐10桌,你雇5个吹手,我雇8个,你家3捆纸扎,我家5捆纸扎……”之前在农村大操大办、比阔气比排场的风气屡禁不止,老百姓在白事的花销上不断增加,成为困扰农民生活、影响农村发展的“人情枷锁”。

如何摘掉“面子假面”,丰富“精神里子”。近年来,洛南县坚持把“厚葬薄养、天价彩礼、随礼泛滥、建房攀比”4种陋习治理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力抓手,健全“四项机制”、突出“四个引领”、聚焦“四个目标”,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推动形成良好乡风。

在古城镇王村,村内整齐排列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文明守礼的氛围以及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让人感受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在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过程中,王村修订完善“一约四成会”,明确具体办法和标准,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密切关注,主动作为,做到事前引导、事中监督、全程管控,从源头坚决杜绝大操大办等现象。

“今年4月底,我老丈人去世,本来想着给老人的后事大办一下以尽孝道。村上的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上门对我进行了4种陋习整治标准等相关宣传,后来就简单操办了丧事,一下子也省了不少钱。”古城镇王村村民贺会实说。

如今,重礼不失礼、礼轻情意浓、文明有新礼,已经成为干部和群众的共识,传统观念逐步改变,办理红白事的人、财、物支出明显减少,乡风文明新格局日渐形成,群众之间矛盾纠纷也有了更为文明、高效的化解方式。

家住洛南县四皓街道的赵金山和吕美创系前后院邻里关系,2004年,赵金山在自家原地基上修建临街房屋。2016年,吕美创重建房屋后出行道路较窄,需要占用赵金山房后桩基界内1米宽的地方才能修一条通车路。双方为此产生矛盾,且多年来矛盾越积越深。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也考虑到双方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便启动‘三所一庭一中心’多元化联合调解机制,从法理、情理、事理上对赵吕两家的矛盾进行调停化解。”洛南县公安局四皓派出所所长孟文锋说,“最终商定由吕美创象征性补偿赵金山一定占地费用,赵金山让出宅基地内1米宽的地方供吕美创等群众修路。两个曾经的好邻居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今年以来,洛南县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大力弘扬洛惠渠宝贵传统,开展厚葬薄养、天价彩礼、随礼泛滥、建房攀比等陋习整治,深入推进“有事你找我”初信初访化解机制,用文明乡风留住乡情乡韵。

截至目前,全县16个镇(街道)247个村(社区),群众举办婚嫁、丧葬、建房等事宜650多起,节约资金530多万元。并先后劝导治理不文明行为550多起,化解社会矛盾300多个。

百尺竿头扶摇上,乡村振兴起宏图。当前,洛南县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文明之风遍吹田野、产业发展有力有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责任编辑:事业部01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