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渭南讯(记者 李文斌)11月13日,渭南市举行“十四五”规划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华阴市专场。华阴市委副书记、市长孟渭川以“聚势赋能、提质焕新”为核心,介绍了华阴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华阴市发改局局长李小波,华阴市教体局局长吴永涛,华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屈锋利,华阴市文旅局局长段鹏涛分别回答记者提问。渭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与舆情信息科科长张红红主持发布会。

“十四五”时期,华阴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数字经济,围绕建设“国际山水旅游名市、与华相宜人文福地”目标,深入实施“文旅立市、产业强市、生态美市”发展战略,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致力于动能积蓄,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预计“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亿元、年均增长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4.6万元和1.8万元,年均增长4.5%和5%。粮食总产稳定在12万吨,郑麦1860高产示范田亩产848.92公斤,创全省小麦高产新纪录,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罗敷工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山冰雪世界项目建成运营,有效破解华山冬季旅游淡季难题,年均接待游客达到了50万人次。
致力于文旅融合,首位产业发展不断壮大
积极打造“旅游+”多元业态融合,推动文旅产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深度转型。华山景区实现“一票游两日”,智慧景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游客平均入园等待时间缩短30%,御温泉景区荣获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华山景区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100强”。华阴市六年蝉联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魏长城遗址公园入选国家黄河文化公园项目名录,双泉村、司家村等中国传统村落连片保护利用项目全面建成,华阴市成功入选“中国文化百强县”。
致力于品质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更加均衡
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10条,打通了一批“断头路”,新增城市绿地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千万工程”示范村6个,“建好小厕所、服务大民生”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在全省推广。百万亩绿色碳库、生态保护修复、林业质量提升等项目如期建成,累计完成营造林3.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84%,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步增加,天鹅、大鸨等越冬候鸟数量逐年攀升。
致力于改革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提升
围绕就业、教育等领域,实施“小切口”改革8项,行政许可、公共事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8%。“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万余户。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家。中欧班列“渭西欧”华阴专列零散车厢发行已进入常态,与山东省临朐县、镇江市京口区建立友好城市协作关系,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致力于民生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建成运营零工市场,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184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万人次以上,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完成120个教育项目,新建中小学3所、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7020个,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市。建成了市级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5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初具雏形。有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应急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华阴市荣获全省“平安铜鼎”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华阴市将精心谋划“十五五”发展,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华阴新篇章。





扫一扫分享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