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耀州区:深耕“一城三区三高地” “十四五”动能澎湃向未来

——耀州区“十四五”规划实施成就发展纪实

2025-11-14 14:32:25 来源:铜川日报

沮水汤汤润沃土,照金精神励征程。作为“一圣四杰”故里、照金精神发源地,铜川市耀州区在“十四五”期间牢牢锚定“一城三区三高地”战略目标,以项目建设为引擎,以营商环境为支撑,以民生福祉为落点,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蹄疾步稳,于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亿元,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总量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

项目攻坚: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项目是第一支撑”的理念在耀州落地生根。“十四五”期间,耀州区突出强龙头、育新质、优生态,以打好重点产业链群建设硬仗为抓手,主动融入省市产业布局,加快构建具有耀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家来看,这是一瓶油滴,它是石油和煤化工领域的一个副产品,经过企业黑科技的加持,它就成了高端的沥青基碳纤维。这瓶油浆的成本呢,是每吨7000块钱,制成了比钢强5倍,导热性比铝强3倍的沥青基碳纤维的时候,它的价值上涨了150多倍,被誉为黑色黄金的战略性新材料。”走进位于耀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材料产业园的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正在为来访人员介绍。“一束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里包含两千根碳纤维丝,一根纤维丝的粗细只有头发丝的1%。这种碳纤维是高导热、超高模量、低膨胀的,在航天领域主要用于高速飞行器尖端那个部位快速地导热、散热。”

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能源工业废料中提取原料制备高性能碳纤维,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让工业废料“变废为宝”,身价上涨千倍,成为我国首家实现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工程化的“科技小巨人企业”。目前,天策科技已建成了全国年产量最大的沥青基碳纤维生产线,成为陕西省沥青基碳纤维的创新中心。

追“新”还要逐“高”。耀州区积极布局低空经济。6月16日,由耀州区与国内航空领域头部企业联合开发打造的首个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红色耀州”完成首飞交付,标志着耀州低空经济发展已从场景应用阶段迈向了产业落地转化的“质变期”。

耀州区低空经济产业园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已经申请到了由区属国有企业持有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以及半径15公里、覆盖面积达706平方公里的专属低空飞行空域,这是全省第三大、西安北部最近的开放区域,可满足无人机研发适航、生产制造、测试交付、飞行培训、维修保养等业务空域需求。”

产业园区是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群的有效载体,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耀州区聚焦百亿级园区建设目标,深耕绿色建材、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筑巢引凤,园区建设聚链成群。2024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工业总产值56.72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金额81.2亿元,有力支撑全区经济稳增长。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包括惠塬智慧物流园、苏博特新材料、宁德时代骐骥换电站、尧柏固废危废资源化利用、镁合金轻量化、中工云储能、忠于生物基制品等;年产20万吨铜基新材料、黑马玻璃、海越1万吨碳酸锂交割库及园区供暖、供气、电力管沟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HY项目、上海晶日光储一体化、光控瑀宏生物科技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2024年,耀州区获评“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争先进位先进单位”及省级特色专业园区。

一个个高质量的产业项目汇聚成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绘就了一幅幅欣欣向荣的高质量发展新画卷,而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新画卷的绘就注入了强劲动能。

“十四五”期间,耀州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重点项目“五个一”服务保障机制,并在全市率先设立2个驻园区政务服务站和1个税费服务站,实现企业审批“不出园区”。45项重点服务事项下放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累计与7个省外区县、28个省内区县签订合作协议,32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通办”。工业用地“标准地”、国资国企、医疗卫生体制等89项重点改革取得实效,“标准地”改革走在全市前列。全省率先推行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全市率先实现政务服务“跨区通办”。建立“区级领导+责任单位”对接6A要素部门机制,对签约合同项目实施6A要素保障。推行“一法官一检察官一律师”项目保障机制。耀州区以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

聚焦“三农”:村美民富共话振兴

深秋时节,走进耀州乡村,硕果盈枝、菌香四溢。苹果园里,“秦脆”“瑞雪”挂满枝头,订单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香菇棚内,菌棒上的鲜菇饱满厚实,加工产品整装待发……

“你好,喜马拉雅菇是什么菇?”“请问这个喜马拉雅菌菇棒怎么卖?”……在今年农高会,耀州区参展的德祥实业有限公司的“喜马拉雅菇”人气爆棚,不少逛展市民、客商边问边下单,当场把喜马拉雅菌菇棒拎回了家。

“这款喜马拉雅菇是咱耀州区2024年年底和中科院合作试验的新品种菌菇,原种产自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原始森林,它含有18种氨基酸,含量远高于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等菌类。”德祥实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程介绍,喜马拉雅菇由中科院提供菌种、技术指导,耀州区负责开展菌种复壮、原种、栽培种制作、菌棒制作及出菇。

香菇产业是我区立足耀州特色打造的重要富民产业。经过不断创新发展,目前基本形成从制菌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现已建成香菇种植示范基地8个,标准化出菇大棚561座,年产值1.64亿元,香菇菌棒出口韩国、美国、日本,出口创汇近400万美元。

在耀州,通过创新来提质增效的不光有香菇产业,一颗苹果在这里也实现了蝶变。

走进耀州区小丘镇移村的果园,随处可见种植户忙碌的身影。他们穿梭在果树间,熟练地为秦脆苹果脱袋,饱满的果实褪去外层保护袋后,在阳光的滋养下染上诱人的色泽。技术员全程指导,果农们分工明确,每一个环节都透着对丰收的期盼。

近年来,耀州区大力实施现代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推广“三新技术”模式,积极引进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新研究选育出的秦脆苹果。在全区打造了天都源公司、绿岭果业公司及移村、柏树塬村等秦脆苹果基地20个。耀州区先后被确定为全省优质苹果基地、优质苹果出口基地、加工专用果基地和陕西省首批苹果转型省级示范区。耀州总结形成的“苹果青砧无支架矮化栽培模式”入选2024年陕西省农业主推技术。年产优质苹果青砧苗木800万株,在耀州扎下致富的“中国根”。培育的11个优质“青砧”种苗出口中亚地区,对“一带一路”国家苹果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十四五”以来,耀州区依托“3+X”产业发展模式为基础,强化创新驱动,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确定了以苹果为首位产业,香菇、奶山羊(肉羊)为次位产业,葡萄、蛋鸡、中药材、干杂果、设施大棚等为特色产业的8条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让特色农业成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同时,耀州区以“千万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基层阵地“建起来”、理论政策“讲起来”、文化活动“演起来”、先进典型“评起来”、移风易俗“活起来”、志愿服务“帮起来”为举措,着力解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如今的耀州,特色农业扎根沃土,乡村振兴步履坚实。从田间地头的精细培育到产业链上的协同发力,从品牌打造的精准赋能到民生改善、文明乡风培育的生动实践,耀州乡村呈现出产业旺、农民富、乡村美的崭新面貌。

民生为本: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

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民生改善。耀州区牢记“让老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的嘱托,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每日晨曦微露,耀州区滨河路健身步道已充满人间烟火——结伴的老人循着河岸慢步,年轻跑者踩着路灯的光斑匀速向前,一道道身影与穿透薄雾的晨光相映成趣。

顺着滨河路走进天宝路街道裕华小区,原本枯燥平凡的墙壁焕发“新颜”,变成了一道道美德教育墙、环境美化墙,文化广场设施一应俱全,养老、托育、便民超市、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社区专项服务设施齐备,丰富社区服务供给。

“我小区改造,这个保温层保温性很好,地面弄得整洁,柏油路整个宽了,人看着心里舒坦,心情也好,这样改造,我这小区计划得啥都很周到,很满意!”天宝滩社区居民阴雅琴说。

裕华小区建成于2005年,是耀州城区居住人口最多且最大的老旧小区,天宝路街道以“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居民共建、社会参与、治管并举”的社会治理体系,聚焦“老、破、旧”等问题,精准谋划、精心实施,改造16栋多层住宅714户,建筑面积8.42万㎡,让“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暖意照进居民的心中。

坚持城乡融合,耀州持续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强化功能,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城市更新焕发活力。耀州古城完成65个老旧小区、49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新增城市绿地4.82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3862个。滨河路一期、学古路延伸段建成通车,高级职业中学等项目即将竣工,210国道至锦阳新城连接线建成通车。城乡路网持续完善,五台香樟路、惠塬公路至新区青岗岭段等建成通车,“绿巨人”动车组开通运行,梅七铁路耀州段电气化改造全面完成。我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

就业保障有力。加大稳企稳岗促就业力度,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111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26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177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9万人次。医疗服务显著提升。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与陕西省康复医院、交大二附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协作医院。1镇13村6单位获评省级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单位。教育设施更加完善。小丘中心小学改造项目全面完成,锦阳新城高级职业中学项目及柳公权中学、北街小学等校园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开展“灯火里的耀州”、锣鼓争霸赛等文化惠民活动3000余场。

临近冬季,耀州区小丘镇前咀子水库又将迎来过冬的天鹅,庙湾镇朱鹮保护地,野化放飞朱鹮种群不断扩大,一抹抹红色不时翱翔在青山绿水间,这些灵动的身影生动诠释了耀州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十四五”期间,耀州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贯穿始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显现,“溪山行旅”盛景得以恢复,朱鹮种群数量增至239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关中地区前列,关闭采石矿山企业23家,完成绿化造林15.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2%。

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动产业培优塑质,实现量质并进。

坚持生态优先,追青逐绿谋长远,绘就生态新画卷。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稳稳托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

“十四五”期间,耀州全区上下只争朝夕、奋楫笃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跃然眼前。如今的耀州大地,处处洋溢着赶超跨越的蓬勃活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奋楫扬帆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耀州将立足“铜川建设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排头兵定位,以建设“一城三区三高地”为抓手,深化“新耀一体”“融圈入链”,着力构建具有耀州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文化建设体系、生态保障体系和全域开放体系,奋力推动耀州在追赶超越中争先进位,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王世龙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