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这天,在太原某能源国企上班的小申,专门带着孩子去坐了刚开通四天的地铁2号线。当日,2号线进站总客流量高达21.61万人次,四天的累计客流量突破百万,像小申一样的打卡者占多数。
“不同于北上广的地铁生活,挤进二线城市的太原更像是追光者,开始有了地铁、高速路等国际化城市的一些基本配置。”小申说。
作为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之一,太原的发展略显尴尬,在2019年全国省会城市人均GDP与GDP排名中,太原排名分别为第17位与第21位,与同为中部省会的长沙、武汉等差距较大。
为了缩小差距,在近期发布的山西“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太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发展愿景,即“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太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不只是山西,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在多地“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强省会”成为关键词,包括山东、江西、贵州、广东、湖北等地都提出了做强做大省会,江苏南京、浙江杭州、山东济南等省会城市更有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
做强做大省会城市
“十年前,第一次来太原的人会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太原不像一个省会城市,更像一些发达地区的三四线城市。”土生土长的太原人小申说。
省会城市是所在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各个领域的中心,是各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在经济进入到转型升级新阶段后,省会城市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2018年,在十九届中央第一轮巡视中,有多个城市被点名“引领带动作用不够”,措辞还包括“龙头作用不够”、“省会作用不够”、“中心城市作用不够”等。
近几年,不少地方都提出要大力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在近期陆续公布的各省份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十分明显。
比如,山东“十四五”规划建议全文两万余字,省会济南被提及11次。规划建议明确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打造“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
广西“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形成“龙头带动、区带支撑、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深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共建北部湾城市群,建优建强北部湾经济区,扬起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龙头。
江西“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推动南昌彰显省会担当、增强省会功能,打造都市圈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品质消费中心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中心,增强核心主导功能和辐射带动能级。
同样的,贵州“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提出,支持贵阳做大,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
此外,沈阳、杭州、昆明等省会城市也都提出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也意味着,争夺国家中心城市将是一场“省会之战”。
“这种发展方向肯定是正确的,从我们城市与工业化发展的路径上看,基本都是通过省会与中心城市在人口、技术等优势资源上的集聚,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强省会”与“国家中心城市”为双重发展战略,提升城市能级和在全省的引领地位,已是不少省会城市的选择。
争夺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具备五大特征: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
2010年以来,国家中心城市从5个扩大到9个,分别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从总体上看,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应当引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重庆地处内陆腹地,居承东启西重要战略地位;武汉辐射带动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郑州承担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交通枢纽作用;西安立足古丝绸之路起点,发挥区位交通连接东西、经济发展承东启西、文化交流东西互鉴的独特优势。
目前,国家中心城市该不该扩容在学界引发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国家中心城市宁缺毋滥,如果继续扩容,含金量会下降;另一种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城市数量超过600个,区域发展失衡局面依旧严峻,有必要扩容。
与此同时,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名额成为多个城市的争夺目标。
比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区位的沈阳,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中心,是国家在环渤海地区布局的辽中南城市群及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2020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城市发展等级,加快推动沈阳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争取早日纳入国家中心城市体系。
南京同样具有竞争力。江苏“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水平,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推进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加快宁镇扬、苏锡常一体化发展,打造苏通、锡常泰等跨江融合发展城市组团,推动南通沪苏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另外,在全面释放消费潜力方面,规划建议提出,支持南京、苏州、徐州、无锡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南京、苏州等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可见,“支持南京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将会成为江苏省在未来区域发展方面的一个着力点。
但胡迟也表示,城市群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要避免一个省由一个城市来主导的局面,‘一市独大’带来的是城市体系的断裂,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难以形成。”
“花落谁家,不得而知,但有了这个目标,每个城市势必主动向更高的标准靠近,由此能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若形成良性竞争,‘百花争艳’的局面是最佳的。”胡迟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