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金融监管“铁腕”开局,释放出全方位强化监管和防控风险的政策信号。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月至今,相关部门已发布近20个规范性文件,涉及规范银行互联网存款、强化支付机构反垄断、推动化解村镇银行风险等,政策密度、力度均超往年。业内预计,下一步,围绕资管、金融控股公司等领域,更多配套政策还将陆续公布,进一步补齐监管短板。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当前我国金融业总体运行平稳,但部分领域风险防控仍面临挑战,2021年金融严监管将持续推进,聚焦强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强化互联网平台反垄断、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重点,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对金融创新延续审慎监管导向。
当前金融风险已经明显下降。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截至2020年末,不良贷款率1.92%,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稳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继续保持稳健运行良好态势。”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
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庞大,一方面对存量风险仍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遏制增量风险的增加。从年初已经出台的近20个规范性文件来看,既有对存量风险的加速化解,也有对“苗头性”风险的约束。
例如,针对中小银行存量风险化解,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化解风险改革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支持主发起行向村镇银行补充资本以及协助处置不良贷款,适度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目前的存量风险尚未彻底化解,一些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历史包袱较重,资本和拨备缺口较大,疫情冲击下的经营风险更加突出。对此,支持高风险中小银行及时通过市场化方式补充资本、化解风险。
而针对以互联网存款为代表的新兴风险隐患,央行、银保监会迅速出手,发布《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依法合规通过互联网开展存款业务,不得借助网络等手段违反或者规避监管规定。随后发布的《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开展负债业务创新活动,应当坚持依法合规和审慎原则,确保创新活动与本行的负债质量管理水平相适应,不得以金融创新为名,变相逃避监管或损害消费者利益。
“开年以来,金融监管持续强化是对金融运行过程中新老问题的反应,既有处置存量问题的考虑,也有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安排。尤其是在金融科技领域,过去监管的覆盖度和深度不足,监管能力和手段薄弱,未来监管一致性、专业性、时效性都会有所提升,金融监管将维持较高强度持续规范金融业务。”光大证券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说。
他还表示,今年金融防风险重点仍将聚焦强化公司治理、加大高风险中小银行处置和资本补充、加快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以及强化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等方面。他也预计,2021年金融监管部门将加速建立风险识别预警体系,以防范金融风险跨市场、跨机构、跨业态交叉领域传染,建立阻断机制,着力实现定点爆破、精准拆弹。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更多领域制度短板已在加快补齐。例如,在支付领域监管方面,央行接连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加强支付领域反垄断监管措施,同时进一步细化了备付金存放、使用、划转规定,设定了客户备付金违规行为处罚标准,强化客户备付金监管。与此同时,银保监会相继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评级暂行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金融业分类监管趋势愈发明显。
专家指出,下一步,围绕资管、金融控股公司等领域,更多配套政策将陆续公布,进一步补齐监管短板。温彬预计,伴随资管新规过渡期倒计时,监管将完善资管新规过渡期间配套政策安排,明确过渡期结束后的监管考核要求,平稳有序推进资管行业规范发展。同时,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将要实施,要确定初始银行名单,发布配套监管实施细则,防范系统性风险。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在即,对尚未满足监管要求的大型集团,也要进一步细化监管要求,将全部金融控股公司纳入统一监管。
梁涛也表示,2021年,银保监会将加快完善公司治理体系,抓紧出台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大股东行为监管、关联交易管理、薪酬扣回、董事监事履职评价等监管规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