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持续向全球多国提供疫苗援助与出口。“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这是中国许下的郑重承诺。在当前全球疫苗供给紧缺的情况下,中国的疫苗援助,为发展中国家送上抗疫“利器”,也为全球抗疫带来一股春风。
目前,全球疫苗分配形势中,发展中国家面临哪些困境?中国疫苗援助给发展中国家抗疫提供了哪些帮助?援助发展中国家抗疫对全球抗疫有何重要意义?本报与3位专家深度对话,为您解答。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疫苗分配中面临哪些困境?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疫情平息的关键是在发展中国家普及疫苗接种,国际性的疫苗分配机制——“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已经开始为非洲提供疫苗。但在欧美,疫苗援助工作仍举步维艰。美国强调将优先确保美国人的接种,当美国国内实现一定程度的群体免疫后,才会正式启动对外援助。欧盟虽然表示支持发展中国家,却同样采取了优先确保域内人口接种的做法。这些堪称“疫苗圈地运动”的做法,或将助长本国优先的“疫苗民族主义”,遭到了来自世卫组织等方面的批评。
叶海林:就目前全球疫苗分配形势而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无法研发、生产疫苗,也没有疫苗分配规则的制定权。这一现状暴露了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窘境,掌握资源分配规则制定权的仍然是西方国家,国际社会仍然是按话语权分配资源。在这样的资源分配体系中,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分享到的全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好处十分有限。这是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本身的缺陷,疫情进一步暴露和放大了这个缺陷,让权力集中现象更加明显。
江时学:疫苗研发的科技含量很高,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没有独立研发疫苗的能力。拉美国家尽管有一些研究所,但也不具备独立研发和生产新冠疫苗的能力。因此,拉美国家的疫苗供给主要依赖进口,换言之,这些国家获取疫苗只能依靠“疫苗大国”的出口和捐赠。在目前全球疫苗供给较为紧缺的情况下,拉美国家等发展中国家在疫苗分配格局中更处于被动状态。
此外,疫苗政治化倾向对拉美国家获取疫苗援助的影响已经出现,比如:委内瑞拉因受美国制裁无法获取国际抗疫援助,巴拉圭因接受疫苗援助相关问题受美国威胁,墨西哥必须帮助美国更好地控制美墨边界移民问题才能进口更多美国阿斯利康疫苗。这些将疫苗援助政治化的“政治病毒”,让抗疫艰难的拉美国家雪上加霜。
杨宝荣:非洲国家在现代化医药领域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非常有限,基本上没有自主生产能力。因此,疫苗分配凸显出非洲国家在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发展短板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脆弱性,同时暴露了现有国际治理秩序的公正性问题。在西方国家深陷疫情困境自顾不暇的情况下,他们能给非洲国家提供的帮助十分有限。
短期来看,非洲国家无法通过市场途径或国际援助途径获取足够多的疫苗,抗疫压力巨大。长期来看,非洲国家难以恢复生产,财政收入降低,可能出现财政危机,直接表现为非洲国家国际债务偿还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全球经济。
中国疫苗援助对发展中国家抗疫有哪些帮助?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称,从拉美到非洲,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将希望寄托于中国新冠疫苗。中国政府鼓励并支持企业向愿意购买中国疫苗的国家出口疫苗,同时向不富裕的国家援助疫苗。马来西亚《南洋商报》刊文称,中国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落到实处,把疫苗提供给更多发展中国家民众,“以实际行动护佑生命安全”。
杨宝荣:新冠疫苗不仅是能够遏制新冠病毒快速传播的药品,也是全球共同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公共产品。疫情凸显了在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面前,提供公共卫生产品的重要性。中国为全球多国提供疫苗援助的做法,体现了中国重视国际团结合作、支持多边主义、提倡各国平等的价值观,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非洲国家通过中国切实的疫苗援助和出口,也能真切感受到中国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必要性。
中非传统友谊因共患难而进一步加深。疫情发生以来,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召开,中国持续对非洲国家提供抗疫物资援助和抗疫经验分享,用切实行动诠释中非命运共同体。近来,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疫苗援助,体现了中国言出必行的国际担当。中国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理念,通过抗击疫情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全球各国面前。中国有效控制疫情、恢复生产,并向全球多国提供疫苗援助,让非洲新一代青年看到中国的强大国力,增强对中国的认同。
江时学:中国抗疫取得成功,有4个重要条件:强大的综合国力、正确的防疫策略、充足的医疗资源、人民的积极配合。大多数拉美国家并不具备这些条件。客观地说,拥有6亿多人口的拉美国家,光靠国际援助实现抗疫成功并不现实。中国对拉美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主要侧重在医疗资源和技术支持方面,不仅有近来提供的疫苗出口、援助,还有此前口罩等防护设备、医疗物资的援助以及中国抗疫经验的介绍。中国企业与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合作生产疫苗,也是中巴合作抗疫的一大成就。这些对拉美国家而言都是宝贵的抗疫资源。中国提出,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中国不仅这样说了,也在实际行动中做到了。
叶海林: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疫情发生以来,一直积极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信息共享、医疗物资、抗疫经验等多方面的抗疫援助。
在当前阶段,中国积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捐赠、出口疫苗。中国疫苗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预防新冠病毒、拯救生命的医疗“武器”,更是打破了西方对疫苗分配权力的垄断。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疫苗援助,目前疫苗分配局势会更加不合理,发展中国家的抗疫压力将更加沉重。
援助发展中国家抗疫对全球抗疫有何重要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日再次发出警告:新冠疫情持续得越久,就可能出现更多变异病毒,就意味着疫苗可能更难应对这些变异;只要病毒持续传播,就会有感染者死亡,贸易和旅行将继续受到干扰,经济复苏也将进一步推迟。
德新社报道称,谭德塞一再呼吁全球努力公平分配疫苗,并警告说,如果新冠病毒不受阻碍地在世界某些地区传播,突变和变异可能对所有地方构成威胁。
江时学: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活动造成巨大影响。当前,有效控制疫情是有序恢复生产的必要条件。中国向全球多国提供的疫苗援助,有助于包括拉美、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控制疫情,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这些国家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
患难见真情。发展中国家受到疫情的沉重打击,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疫情冲击下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积极开展对拉美国家的疫苗援助和出口,有利于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加深了中拉友谊,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杨宝荣:今天,全球人员和资源密集流动,经济全球化令全球各国经济活动相互关联,任何地区性事件都可能放大到全球产业链和经贸交流中。非洲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脆弱性,也影响了非洲国家农业生产、工厂复工等经济层面。非洲国家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提供大量初级产品及能源矿产,非洲复工复产难的困境将传导到全球产业链中。非洲国家等广大发展中国家能否恢复生产,影响到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能否顺利重启。
因此,非洲国家抗疫成效不仅关系到非洲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稳定,更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影响。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疫苗援助和出口,为非洲国家控制疫情、恢复生产、实现自救提供了帮助、增添了信心。
叶海林: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疫苗援助和抗疫支持取得了可观的成效。部分发展中国家学习中国抗疫经验,实现了较为有效的疫情防控。
在抗疫经验方面,就目前全球各国的防疫形势来看,中国有效防控疫情的事实,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增强了对中国抗疫经验的认可和对中国国际担当的信任。在物资供应方面,由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没有疫苗生产能力,中国疫苗成为他们对抗新冠病毒的“利器”。对于部分疫苗严重紧缺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疫苗让他们看到抗击疫情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