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全景。巴基斯坦萨希瓦尔发电公司供图
越南胡志明市孙德胜大学学生在参加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时合影留念。越南胡志明市孙德胜大学供图
在尼泊尔加纳克小学,学生正在接收中建七局尼泊尔项目部捐赠的爱心书包。中建七局尼泊尔项目部供图
正在建设中的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项目经理部供图
近年来,中国企业不仅为各国带去优质的基础设施项目,也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人才培养、民生福祉等领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赢得良好口碑
中建二局越南分公司
为青年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
本报记者 刘 刚
吴晋发是中建二局越南分公司的一名本地工程师。2019年3月,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在大学学习建筑专业的吴晋发来到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并凭借踏实态度和出色表现,成为中建的一名正式员工。吴晋发告诉记者,“我能在毕业后立即就业,离不开公司‘校企合作’机制的帮助。”
中建二局越南分公司成立于1996年。20余年来,公司在当地承建了大桥、住宅区、商业中心、工业区等多种类型的大型工程,不仅提升了越南的基础设施水平,也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作出了贡献。
为助力提高本地从业者水平、培养优秀青年建筑人才,公司对新入职越南员工推行“无国别导师带学徒”制度,为他们配备经验丰富的中方和越方导师。在带徒弟的过程中,中越双方导师将工作按步骤分解,分阶段交给新员工逐一完成。越南籍员工李真珠去年8月刚刚入职,她对记者表示,“在这一过程中,我学到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校企合作”框架下,2018年,越南分公司与当地高校合作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据介绍,每年4—5月和9—10月,公司分两批招聘本地近百名建筑设计专业实习生。根据每名实习生的专业和志向,公司将他们安排至现场工程师、画图、算量、安全管理等不同岗位。每年约有20名实习生最终留在公司工作。
2019年,公司还设立了“中国建筑东南亚奖学金”,为相关专业的优秀本地学生提供资助。截至目前,公司共发放奖学金9000万越南盾(1元人民币约合3526越南盾),已有来自胡志明市三所高校的近30名大学生获得奖学金。奖学金极大缓解了胡志明市孙德胜大学学生阮氏兰的经济压力,“‘中国建筑东南亚奖学金’让我能集中精力攻读学业,我非常感恩!”
为让更多越南学生有施展才华的舞台,2019年,公司与当地高校合作举办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梁式桥、悬索桥、斜张桥……在比赛中,7支参赛队伍、约150名越南学生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桥梁设计模型,还得到了中国设计专家的现场点评和指导。孙德胜大学工程技术系主任陈明松认为,通过比赛,越南高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很多学生不仅收获了有益的专业知识,也为他们的未来就业提供了优势。
中建二局越南分公司推行属地化经营理念,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截至目前,越南本地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的70%以上。这其中,“校企合作”机制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据公司董事长张宗硕介绍,在扎根越南的同时,公司也面向其他东南亚国家,逐步形成东盟区域内的建筑工程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当前,公司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的1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式,为促进区域内的民心相通搭建了桥梁。
中交集团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项目
“因项目受益的科尔马纳村民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叶 琦
位于克罗地亚南部的村庄科尔马纳是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项目经理部所在地。35岁的卡尔洛已在这里居住了10年时间。大桥项目开启前,他每天驾车到对岸的佩列沙茨岛工作,往返时间长达3个多小时。
随着大桥项目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桥梁建设者进驻科尔马纳。看准这一契机,卡尔洛在家门口开起了小超市,供应牛奶、水果和各类生活用品。“以前,由于鲜有人光顾,村里的店铺仅上午开业。现在,我的超市每天都营业到天黑,商品种类也日渐丰富。”卡尔洛计划在超市旁再开一家咖啡厅,“目前店面正在装修,大桥的修建让我的小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项目由中国路桥牵头的联合体中标,中交二公局承建。该大桥连接克罗地亚南北隔海的土地,是中克建交以来当地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桥建成后,往返克罗地亚南端陆地与佩列沙茨半岛北部两地所需时间将缩短至50分钟。项目常务经理谢井丽表示,“自开工至今,佩列沙茨跨海大桥及连接线项目积极拉动当地消费发展,促进本地民众就业。”
此前,科尔马纳的经济主要由夏季旅游业带动。冬季,村民只有外出务工才能维持生计。随着大桥项目的推进,项目人员持续进驻,为村民带来大量机遇。卡尔洛说,“和我一样因项目受益的科尔马纳村民越来越多。很多村民将房屋租给项目人员居住,还陆续开起了超市、餐馆、杂货店等,不少村民的收入都翻了倍。得益于消费的拉动,当地经济也得到了发展,昔日冷清的小村庄迎来了生机。”
乔希帕·帕夫利奇是项目的中英克三语翻译。她介绍说,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项目坚持属地化经营管理,管理团队由克方和中方联合组建,还引入了十余家技术咨询、混凝土供应、地质勘探、测量试验等领域的当地专业分包商参与项目建设。帕夫利奇告诉记者,项目为本地民众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现在的工作不仅让她学以致用,每个周末还能回家看望父母。
在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的同时,项目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大桥建设以来,每逢国际劳动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公司都会主动为外籍员工发放礼品,并组织当地村民和员工举行联欢。去年12月29日,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附近发生6.4级地震,大桥项目第一时间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抗灾募捐活动。
去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工人延迟进场、材料供应迟缓等困难,项目管理团队快速调动资源,每天进行数次体温测量并集中进行消毒,保证每一名员工的身体健康;同时通过合理组织、提高工效、优化工艺等方式,全力保障施工进度。
当前,大桥建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在亚得里亚海面上,桥梁已经初具规模。大桥开通后,将改善当地交通不便的难题,并推动克罗地亚的经济发展、旅游业振兴、民生改善等。卡尔洛告诉记者,等到咖啡厅正式开业的时候,他想在店门口悬挂两国国旗,象征克中两国的深厚友谊。
中建七局尼泊尔项目部
“帮助孩子们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本报记者 胡博峰
“中国”“你好”“谢谢”……走近尼泊尔加纳克小学,一声声清脆稚嫩的朗读声从教室中传来。在这里,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尼泊尔项目部(简称中建七局尼泊尔项目部)的中方员工正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教授当地小学生汉语。在中国员工手把手的帮助下,小男孩苏尚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你好”两个字。看着自己的“学习成果”,他兴奋地对同学说:“我能写中文字了!”
加纳克小学位于尼泊尔第四省纳瓦尔普尔地区,是中建七局尼泊尔项目部在尼承建项目的沿线覆盖地段。2019年2月,中建七局承建的尼泊尔道路升级改建项目正式开工。该道路项目全长113公里,总造价约1.57亿美元,是尼近年来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作为连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与西南部城市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沿线地区的道路交通状况,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是尼泊尔的支柱产业。受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当地村民到镇上赶集,需要走两天山路。加纳克小学的学生多为当地贫困家庭子女,很多还在使用衣物边角料缝制的书包,学校的教学条件也较为落后。项目部党总支书记陈天恩告诉记者,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项目部特意为孩子们送去书包、文具,以及足球、篮球、跳绳等体育用品,还不定期来小学举办“中文课堂”,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学习中文的难得机会让加纳克小学的学生兴奋不已,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尼中友谊的种子。苏尚表示,希望长大后能有机会去中国学习。为表达对项目部员工的祝福,学生们为他们送上了手工织就的围巾作为礼物。校长夏尔玛说,“中国朋友的捐赠为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与感动,感谢他们为当地教育做出的贡献!”
入驻尼泊尔两年多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爱当地儿童,搭建起共建“一带一路”上的爱心桥,是项目部的一贯宗旨。尼泊尔每年都有很多儿童感染登革热等病症。2019年11月起,项目部联合当地红十字会和社区医院,在包括加纳克小学在内的当地学校开展“爱心义诊进校园”活动。活动中,项目部累计帮助350余名当地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并为当地学校捐赠了医疗急救箱和常用药品。
这一公益活动得到了尼泊尔国家电视台等当地媒体的关注和好评。参与报道的记者感慨,中建七局尼泊尔项目部不仅带来了优质的基础设施工程,更带来了来自中国的深厚情谊,令人难忘。陈天恩说,“我们希望能帮助孩子们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共同携手传递中尼友谊。”
中国华能巴基斯坦萨希瓦尔燃煤电站
将火电站建设成为“生态公园”
本报记者 丁雪真
萨希瓦尔燃煤电站位于巴基斯坦东部的旁遮普省。该电站由中国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和中国山东如意集团共同投资建设,是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首个建成投产的重大能源项目。自2017年投产以来,电站填补了巴基斯坦1/4以上的电力缺口,在巴国家电力供应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走进电站园区,高大茂密的棕榈树随处可见。清澈湛蓝的湖水中,鱼儿在水中畅游,三五成群的白鹭徜徉湖面。萨希瓦尔燃煤电站策划部环保技术员祖海卜·哈桑表示,“说起火电站,人们总有环境差、污染重的固有印象。在来这里工作之前,我也没有想到,火电站竟然能够建设成为一座‘生态公园’。”
巴基斯坦国土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存在较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为改善这一现象,2018年,巴政府发起“清洁和绿色巴基斯坦运动”,并正式启动“百亿树木种植计划”。
响应巴基斯坦政府的环保举措,项目一直致力于打造环境友好型电站。“萨希瓦尔燃煤电站一直把履行环保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严格控制‘三废’排放。”萨希瓦尔发电公司总经理李欣表示,在设计、建造、运营等各个阶段,电站积极贯彻环保理念,项目能耗指标和排放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萨希瓦尔燃煤电站不断扩大树木种植规模和园区绿化面积,改善属地生态环境。如今,电站厂区已基本实现了全面绿化,厂区内的噪声敏感区域、煤场周围以及围墙附近都广泛种植了大型树木,并设置绿化带。据统计,当前整个厂区已种植各种树木6万余棵、花卉80余种,铺设草皮15.2万平方米。
哈桑告诉记者,在广植树木的同时,电站还利用园区内130万立方米的冷却水人工湖打造了一片生态湿地,许多鸟类都选择这片湿地作为它们的“常驻”栖息地。
完善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植被景观已成为电站的独特“名片”。哈桑说,“春天,园区内到处鲜花盛开,水鸟也纷纷前来栖居。现在,用相机记录下电站的美丽风景,成了工作人员共同的业余爱好。”
今年2月,在巴基斯坦国家环境和健康论坛主办的第十三届年度企业社会责任峰会上,萨希瓦尔燃煤电站由于在改善巴生态环境领域的长期努力,获颁“可持续发展”等4项社会责任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