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皓月稻花飘,星点烛光婴儿梦——罗中立《九月》《上梯的女人》

2021-05-11 11:05:00

1981年,罗中立 在美国画家克洛斯大型肖像绘画的启发下,用以往革命领袖像的巨大尺幅描绘出一个苦涩、坚韧的中国农民。作品完成之后随即参加了1981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经展出便引起了整个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巨大轰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以农民为题材的作品时有出现,但几乎没有一个能像《父亲》那样带给观众如此强烈的视觉体验与心理震撼。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文化部艺术顾问江丰更称赞罗中立是“中国的米勒 ”,彷佛在这个青年艺术家身上见到了中国油画的希望。

九月

LOT 1839

罗中立(B.1948)九月

1989 年

布面油画

80×63 cm

签 名:Luo Zhongli 1989 罗

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

在80年代后期,艺术家开始探索自己风格上的新转变,苦旧的农村画面开始出现了唯美的情调,新的人物和意向开始出现,场景和情景也偏向柔美。《九月》是罗中立80年代艺术转型期的重要作品,我们看到罗中立作品的艺术资源还是来自于彝族的乡村生活。在月夜的谷场,空寂安静,灰冷的天空点点星光,月亮并没有出现在画面中,银白色的月光洒满整个画面,可见当是晴空皓月。一位彝族少女右手拿着一簸箕的稻谷,高高扬起在夜空中,稻谷泄下来,风吹散了稻糠,饱满稍重的稻谷则落在了谷堆。罗中立着力刻画了这一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少女表情十分恬静而古典,她看着在风中飞扬的稻谷若有所思,少女的心思就如同这静谧的画面,却藏有不为人知的涟漪。罗中立艺术的最大成功之处就是他能抓住人物内心最深处的悸动,我们还记得父亲那张脸后面的深刻人道主义精神,而在这里,罗中立想要通过这位彝族少女表达的则是对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联。

九月(局部)

当八十年代人文热情散去之后,罗中立开始回归美学的本质,探索永恒的来自于生活的美的价值。可以说,这位彝族姑娘代表的是古典的美学精神和回望传统的时代气息,也是艺术家追求的乡土之美的典型显现。风吹稻谷的这一幕是整个画面的亮点之一,给安静的场景增加的动态和想象;罗中立用了近乎写意的手法描绘了被吹动的稻谷和稻糠,生动地显示了其飞动降落的状态。地上的谷堆像是宁静坚实的山脉,在大地上起伏绵延,连接了远方的大山;罗中立似乎有意在将稻谷崇高化,宏大化,稻谷堆在画面中像是纪念碑一样。的确,对罗中立来说,乡土的本质是人道主义,乡土的最直接表现则是劳动,劳动是光荣的,劳动的成果应当被当作纪念碑一样呈现在画面之中。九月是丰收的季节,九月是对劳动者最高的崇敬,罗中立将九月的丰收和彝族少女的形象结合在一起,赋予画面静谧的宏大风格,仿佛一切静止在那飘动的瞬间。

九月(局部)

整个画面偏冷色调,但是却丝毫没有冷静和理性的感觉,反而通过对月光、少女、劳动场景的刻画传达出乡间的温情和对人的深切关怀。这正是罗中立艺术最精髓的地方,我们发现风格的变化、色调的转向都无法改变罗中立对农村人民的那份真情,都无法转移罗中立对劳动特有的那份尊重。从艺术史和艺术家个人风格史的角度来说,这件作品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80年代末期罗中立在反思人文热情的艺术思潮下对自己风格做出改变的尝试,代表了那个特殊时代的一种难得的安静和沉着。罗中立对农民的感情不仅仅是他个人生活经历的体现,更是整个中国的历史记忆,是中国这个农业大国的具体语境。

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拾麦穗的女人》

1891 年

布面油画

上梯的女人

LOT 1840

罗中立(B.1948)上梯的女人

1990 年

布面油画

95×130 cm

签 名:Luo Zhongli, LZL 罗

估价:RMB 1,400,000 — 2,400,000

出版:

《纯朴的世界——罗中立油画作品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年,P22-23、封底 上梯的女人(局部)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巨大创痛之后,美术界掀起了一股反思历史,弘扬理性,呼唤人性回归的人文主义思潮,而其时发轫于四川美院的乡土美术可谓是其中代表。从艺术实践上看,乡土写实绘画的活跃期虽然主要集中在1980年代,但产生的影响却至为深远,其核心价值与诉求乃是一种建立在高度尊重并深刻理解现实生活基础之上,对于“真、美、善”三位形而上终极价值的崭新的当代表达。于“真”,乡土写实绘画在风格与表现上进一步延续了伤痕绘画对于现实生活的入微描绘,然而在观念的选择上却转而与自然主义相融合,反对一切虚饰与美化,同时剔除了伤痕美术中时常出现的主观情绪与戏剧性场景,力求客观地反映表现对象。在乡土画家的笔下,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风景,都流露出一种深沉宁静的平和与未经雕琢的质朴气息。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