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展览在上海西岸美术馆开幕,引起了学术界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展览以103件作品,通过康定斯基的中国及日本艺术品收藏、技艺研习、抽象的突破等六个部分,系统展示了康定斯基的艺术实践和成就。这些艺术珍品来自康定斯基的遗孀1981年给予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捐赠,可谓弥足珍贵。
《有红迹的画》,1914年2月25日,布面油画
冥冥中的方向
康定斯基决定去德国慕尼黑学习绘画时已经三十岁了,这一年是1896年,在此之前,他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和经济,有一个不错的前景在等待他。然而当他看到莫奈的油画《干草垛》后,一股强烈的冲动牵引着他选择绘画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冒险,但康定斯基充满激情地迎了上去,他写到:“从莫斯科来到慕尼黑时,感觉自己仿佛重生,告别那些不得已而为之的忙碌,从事自己心爱的工作。”
其实康定斯基少年时就开始画画、写诗、弹钢琴、拉大提琴,良好的教育使他对艺术的感觉特别敏锐。他曾经参加了对沃洛格达的民俗考察,那里五彩斑斓的农舍装饰画和神秘浓郁的宗教气息深深地感染了他,以至于这种气息和精神贯穿了康定斯基一生的绘画实践。
1901年,爱情与财富同时降临到康定斯基头上,青年艺术家加布里埃尔·蒙特出现在他的生活中,1902年至1908年两人经历了长达六年的浪漫游历,他们走了许多地方,一面采风、一面交友、一面创作,法国的新潮绘画和突尼斯的几何装饰图案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时期,康定斯基创作了大量的版画,许多版画取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他的画面已经脱离了模仿现实场景学院传统,而是借鉴民间艺术的大胆、简约、平面化的图像处理。单色木刻豪放爽利,套色版画朦胧透明,在这样的图景下,俄罗斯民族辽远神秘而略显忧郁的气质显现出来,让人为之感动。
《歌》,1906年,光面纸板蛋彩
中年人的燃烧
慕尼黑是20世纪初欧洲最活跃的艺术中心之一,新思想、新艺术层出不穷,康定斯基无疑是这些艺术运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1908年以后,康定斯基的绘画朝抽象的方向转变,尽管绘画中还看得出山峦、人体、帆船、大炮等形象,但这些形象已经化成画面形态构成和色彩构成的有机组合体,画家关注的已经不是画面中具体的形象,而是纵横交错的视觉构成和情绪表达。在这里,作者的主观情绪和态度愈加凸显,以至于完全脱离了人们熟悉的审美传统。
这一年,康定斯基联合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艺术家成立了“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并举办了多场展览,当然展览受到了社会舆论的猛烈抨击。而这时候,一个叫弗兰茨·马尔克的青年艺术家站出来,为新艺术辩护,因此,他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11年,康定斯基与马尔克共同主编《青骑士年鉴》,将欧洲各国的新艺术,与世界各地的传统艺术混合在一起加以介绍,这反映了他们看待世界的全新视野,也催生了德国表现主义绘画。马尔克是优秀而年轻的艺术家,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战役中阵亡,一颗璀璨的明星就在万恶的战争中陨落了。
《作曲IX》,1936年,布面油画
艺术里的精神
康定斯基是一个特别活跃的人,在青年艺术群体中属于年长者,他阅历丰富,又比较有钱,所以经常在前卫艺术家中起主导作用。
他认为:“色彩是对灵魂发挥直接影响力的手段。艺术家是演奏钢琴的双手,有目的地敲击键盘以引起灵魂的颤动。而绘画是由色彩、造型和线条所创造出来的音乐。抽象绘画可谓是一种视觉音乐。”这非常形象而通俗地揭示了抽象绘画的特性。
1911年12月,康定斯基的理论著作《艺术中的精神》由派泊出版社出版。尽管这是一本小书,但在艺术领域是划时代的著作,他将艺术家的精神追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将视觉艺术里的形式逻辑加以系统性的阐释。1914年此书的英文版出版,更扩大了康定斯基理论的影响力。
康定斯基善于思考,但是更勤于实践,他一生尝试着各种艺术探索。他很乐于吸收各种文化营养,甚至朋友们的许多启发。他的好友中就有比他年轻许多的让·阿普、胡安·米罗,康定斯基对他们的作品赞美有加,也从他们的艺术中汲取活力。
我们可以看到,康定斯基每个时期都能解决一些理论问题,也创作出许多独具匠心的绘画作品,他是一个思考型和研究型的艺术家,他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也相互促进。
《有红迹的画》,1914年2月25日,布面油画
人生中的无奈
康定斯基生活在世纪之交的挤压中,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的动荡和思想的激进既催化了他艺术思想的蜕变,也逼迫他在不同的国家流亡。
1914年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已经在德国生活了16年的康定斯基因为是俄罗斯种族而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他被迫回到更加动荡的祖国,在那里经历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接纳了他,1918年初,他作为人民教育和启蒙委员会委员担任了莫斯科绘画艺术博物馆第一任馆长,1920年转入苏维埃艺术文化学院任职。这几年康定斯基充满热情地投身艺术机构的管理工作,以至于画画的时间很少,作品也不多。他一直认为艺术创作是“个人精神的表达”,在新的艺术机构里也力推多种艺术的融合。然而他的思想受到来自更加激进的“构成主义”“至上主义”的抵制,也受到艺术为社会服务的“现实主义”的批判。
1921年,包豪斯(公立包豪斯学校)创始人格罗皮乌斯邀请他去魏玛任教,处于极度的孤立之中的康定斯基决定再次去德国。包豪斯是一所新型的艺术设计学院,倡导艺术与设计融合、要给工业品注入灵魂、各艺术学科相互融合的理念,这些理念与康定斯基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他很快地投入到理论研究和教学之中。这一时期他出版了《点线面》,系统地论述了视觉形式的内在逻辑和精神联系,这是西方抽象艺术最早的理论著作,也是现代设计的基础理论著作。
由于包豪斯容纳了许多思想前卫的艺术家,被攫取德国政权的纳粹判定为“俄国布尔什维克思想渗透的工具”,1933年,包豪斯被迫关闭,康定斯基只得再次流亡,这时候他已经67岁了。
康定斯基选择移居巴黎。巴黎是当时世界艺术中心,也有许多相知的艺术同道。在这里康定斯基依然全身心地投入抽象艺术的创作,直到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1944年康定斯基溘然长逝,没有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康定斯基是一个文化视野十分开阔的人,他深深地热爱俄罗斯传统民间艺术,吸纳突尼斯北非伊斯兰艺术的形式,向往远东中国、日本的精神境界。也许是学习哲学和经济学的底子,他能够把世界不同文化形态的林林总总加以归纳,结合自己的艺术感悟,提炼出“艺术中的精神”。康定斯基的艺术哲学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最早的理论成果,他的抽象绘画也是最成体系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最早的实践成果,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康定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