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私募“优等生”既要点赞也要“挑刺”

2021-07-27 10:27:15 作者:王 宁

走过2021年上半程,私募业可谓是资管行业的“优等生”,无论是在量的扩张还是质的提升,都取得了进步,笔者由衷地为其“点赞”。其中,“心有猛虎”的证券私募提交的成绩单,更是秉承向阳而生之势,赢得喝彩之声。

事实上,若按照2014年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算起,私募业“阳光化”发展已走过了7个年头。7年间,证券私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元,管理产品突破万只,百亿元级私募形成阵营,投研能力获得认可等。

今年历程过半,笔者梳理发现,证券私募呈现出多点开花之势:一是全市场管理规模迈上新台阶。截至上半年,私募业管理规模达17.89万亿元,与去年末的近16万亿元相比,增加了近2万亿元;证券类私募存续规模高达4.87万亿元,与去年底的3.74万亿元相比,增长了1万多亿元。

二是全市场管理人和产品数量再上新台阶。上半年全市场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达到了2.45万家,管理基金数量10.9万只,而去年底,基金管理人和产品数量则分别为2.4万家、9.69万只;其中,证券私募管理人近9000家,产品数量达到6.46万只,而去年底分别为8900家和5.43万只。

三是百亿元级私募阵营再度扩容。上半年百亿元级私募数量高达84家,其中有3家管理规模更是突破千亿元级,而去年底仅有62家。

四是行业开放程度也进一步提升。上半年外资私募全市场合计仍为32家,但合计发行产品达到了117只,管理总规模突破200亿元,其中,有瑞银投资、元胜投资和德劭投资三家管理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私募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体现出更多的责任感。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与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环境治理和清洁能源等绿色方向相关的私募基金超过了500只,管理规模逾2000亿元,其中,股权创投基金占比超过90%,绿色投资、可持续投资的力量初步显现。

不过,在点赞之余,也应把问题理性地摆上“台面”。通过进一步梳理发现,在“佳绩”的背后,仍有许多稍显不足之处。具体来看:首先,在年中榜单中,老牌百亿元级私募的赚钱能力似乎有些“掉队”。笔者发现,在68家百亿元级私募中上半年业绩排名中,仅有5家上半年收益率超过了15%,有14家收益率保持在10%-15%之间,合计19家私募收益率在10%以上;39家上半年收益率保持在0-10%之间的机构中,包括不少老牌私募,多数老牌私募赚钱能力不及新成立私募,“新老划断”特征明显。此外,在10家取得负收益的私募中,包括多家老牌私募。

其次,全市场分化严重。证券私募头部效应显现,行业处于不平衡状态。在目前的82家百亿元级私募中(包括3家千亿元级私募),平均管理规模在230亿元以上,管理规模占全市场的38%至40%之间,证券私募整体呈现“四六分”的格局。

再次,中小型证券私募募资仍较为艰难。在近9000家的管理人中,除了80多家百亿元级私募外,超8000家机构属于中小型私募,其中,管理规模在10亿元或1亿元以下的占据绝大部分,而这部分私募机构长期处于募资难、议价能力弱的困境,多年被拒于银行和券商的“白名单”之外。

尽管证券私募面临着各种各样难题,其强劲的活力一定会带给行业更多惊喜,值得我们期待。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