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西方艺术的重要流派“印象派”绘画,多次从欧洲艺术之都巴黎来到中国,尤其在上海更引起极大的关注和轰动。
笔者对印象派一直情有独钟,直至这次在上海观摩了《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展览的画家都是我梦幻中的偶像,除主角莫奈外,还有马奈、德加、毕沙罗、雷诺阿、希涅克、西斯莱、莫里索等一众大师。可谓“神仙打架”的大展。面对61幅大师的真迹,震憾之余,犹如结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单相思。
下面谈谈我印象中的印象派,作为这次观展的随想。
《至爱梵高·星空之谜》
印象派领袖: 马奈or莫奈?
马奈与莫奈,谁是印象派领袖? 这个问题要分时间段来谈。印象派最早的领袖无疑是马奈,他是印象派这个圈子最初形成时的带头大哥,那时印象派的众画家还都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而马奈已在艺坛崭露头角,虽然不受学院派待见,屡屡落选于官方沙龙,但他已名声在外,有了自己的画室和经纪商。
拉图尔 《巴迪侬画室》
上面的这幅画,很好地反映了当时马奈的声望以及他身边的艺术圈。此画是马奈朋友拉图尔所绘。马奈是画面的中心,身后是一帮圈内好友,站在马奈右侧,带着帽子,头在墙上画框里的是印象派画家雷诺阿。而画中身材最高的是巴齐耶,是印象派中的革新家,他与莫奈、雷诺阿和西斯莱并称为印象派中的“四人帮”。巴齐耶的背后是莫奈,他在画面最右侧的边上,只露出一个头,那时莫奈尚未成名。
马奈《朱庇特与安提奥普》
雷诺阿 《朱莉·马奈画像》
早期马奈对莫奈的影响较大,莫奈画的一些作品与马奈的风格相近。一晃没几年,莫奈的画艺突飞猛进, 1866年,莫奈的作品《绿衣女子》第一次入选官方沙龙,并获好评。他顿感自信心爆棚,便开始了进一步创新,尝试了室外自然光下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逐渐替代了马奈成为印象派画风的领军人物。印象派之名,也是因为他的一幅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所以,莫奈被尊称为印象派风格的创始人。
保罗·波林《莫奈雕像》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 《睡莲池》
原本马奈的画风就不是与印象派一路的,他仅是早期印象派的精神领袖而已,并不是风格上的倡导者与领路人。所以他一次也没有参加印象派的画展。当印象派画风形成后,他便分道扬镳,将领袖地位“禅让”于莫奈,也就成了理所当然。
“隐形群主”毕沙罗
毕沙罗在印象派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他年龄最大,宽容随和,人缘最好,他也是唯一参加了印象派所有八次联合画展的人,是印象派风格最坚定的基石。
印象派是一个松散型圈子,莫奈成为领袖后,因其过于傲气,好几次差点与印象派的一帮小兄弟闹翻,每次都是毕沙罗出来打圆场,才平息了一次次矛盾的激化。都说稍有名气的艺术家最难缠,自恃甚高,互不卖帐。当时的印象派画家正是如此,个个名声不大,脾气不小。
毕沙罗《步道雪景》
每一次印象派画展的策划与筹备工作,也是毕沙罗出力最多。每次展览都会因为主题、作品排位等问题都会引起激烈的争吵。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争执,他发起大家讨论并制定了协议章程,很好地约束了艺术家散漫而又极其自尊的个性,也为以后印象派的活动与展览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毕沙罗一番苦心总算没有白费。
印象派这个圈子前后维持了二十年左右,很不容易,毕沙罗虽非群主,但从中发挥了粘合剂作用。所以说毕沙罗是印象派的隐形领袖,一点也不过份。
“另类者”德加
说德加是另类者,因为他是印象派中唯一不在室外作画的画家。之所以称印象派,就是因为这些画家在大自然中凭着真实的印象,描摹出阳光下色彩斑斓的画面,所以也把印象派称为户外画派。
但德加三十多岁就患有眼疾,畏光,不适应阳光照射,无法在户外绘画。所以他选择了坐在黑暗的剧场中,描绘舞台灯光下翩翩起舞的芭蕾舞女。他的作品很少从舞台的正面描绘芭蕾场景,只有著名的《舞台上的舞者》《执花束谢幕的舞者》等少数几幅,绝大多数是舞女排练或休息的场景。向世人讲述了这优雅舞姿的背后,是无数辛酸而令人泪奔的故事。
德加《舞台上的舞者》
德加的另类,也包括他一直否认自己印象派的身份。尽管他是印象派圈子里的中坚人物,也参加了印象派画展总共八届中的七届,仅次于毕沙罗。但他却一直对印象主义的绘画理念给予抨击,他认为过多注重户外太阳下的光影效果,会损害绘画的结构与线条,他希望画家返回室内。他曾忿忿地说:“警察应该开枪射击这些搞乱乡间宁静的成排画架。”
德加《舞蹈教室》
“背叛者”梵高
无论把梵高归类为印象派或后印象派,都是勉强的。梵高1886年春从荷兰来到法国巴黎时,印象派正处于分崩离析之际。当时毕沙罗邀请梵高来巴黎参观印象派的第八次联合展览,这也是印象派的最后一次集体献艺。
梵高对展览作品的丰富色彩与光影效果,有着强烈的感受。毕沙罗耐心地向梵高讲述了自己及印象派的绘画理论与技巧,对梵高触动很大。此后他的作品变得明亮了许多,色彩感也更强烈。毕沙罗第一次见了梵高,就立刻预感到此人非同凡可:“这个人会变成疯子,或者把印象派画家们远远甩在后面。”毕沙罗的这两个预感,都被不幸言中了。
梵高《星光夜》
梵高在巴黎的两年中,一直追随着印象派的风格,很入迷。但后来梵高来到法国南部地区的阿罗后,他便背叛了印象派的风格。在阿罗,梵高与印象派的另一个离经叛道者高更投契,一起作画探讨,不亦乐乎。但这两位离经叛道者的个性都过于强烈,日子稍长,便互不相容,争吵不休,梵高更是大动肝火,导致神经失常,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吓得高更离他而去。
梵高《耳缠绑带的自画像》
自此以后,梵高在精神病院呆了一年,又在瓦斯河畔的奥维小镇呆了二个月,在这短短的一年多里,他的绘画艺术达到了高峰,但生命也走到了尽头,1890年7月27日下午,在留下了那幅著名的画作《麦田群鸦》后,他也在那片麦田里开枪自杀了。
梵高生前只卖出过一幅作品,贫病交加,身后却暴得大名,艺术史上流芳百世。假如梵高地下有知,得知如今他的一幅画便能身价超亿,恐怕又会被吓成精神病,一不留神,另一只耳朵也可能会被他割掉。
梵高《麦田群鸦》
后印象派的幕后英雄
爱好西方艺术的人,大都知道印象派这个名字的来历,最初是因媒体嘲讽而得名。而“后印象派”这个名称的来历,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它是一个学者苦思冥想杜撰出来的。这个人就是罗杰·弗莱,英国著名艺术史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批评家之一。
罗杰·弗莱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这两个名称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印象派虽因媒体嘲讽而得名,但被嘲讽的画家们也认可了这个名称。而后印象派画家,他们生前并不知道这个称号,是死后被人追加的。
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是塞尚、梵高和高更。其实“后印象派”这个称号,最初是弗莱为塞尚一个人量身定制的,但既然要称派,就只能再捎带几个。所以梵高与高更,在弗莱的著述里只是塞尚的伴郎与陪客。
如果说印象派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的桥梁,那么后印象派,尤其是塞尚,则为现代艺术开启了大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涌现出的各种艺术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等等,或多或少都受到塞尚的影响。
塞尚《圣维克托山》
弗莱是第一个以“后印象派”名义于1910年和1912年两次在英国举办专题画展的策展人,展出了塞尚、梵高、高更等人的画作。
当时展览刚一开始,弗莱就被英国人骂为艺术诈骗犯,说展品是一堆艺术垃圾,并叫嚣要将弗莱定罪法办。
塞尚《玩纸牌的人》
所幸,弗莱当时在欧美艺坛得到广泛的认可。同时还是美国巨富、金融寡头摩根财团的掌门人J.P.摩根的艺术顾问。有了摩根财团的“背书”,弗莱又通过艺术评论坚持不懈地为后印象派推广,不到十年,后印象派的作品就从人见人弃的“垃圾”,转眼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欧美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
如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以收藏印象派与后印象派作品著称,这些都与弗莱当年的功劳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在欣赏塞尚、梵高等人的画作时,不能忘了这位幕后英雄罗杰·弗莱,请记住他的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