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破产重组千亿债务确权 七家参与竞标

2021-10-19 17:10:31 作者:何书静 张而弛

紫光集团的破产重整即将进入最关键阶段。10月18日,紫光集团发文称,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当天通过网络会议,召开了紫光重整案的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下称 “一债会”)。紫光集团管理人向债权人报告了司法重整工作的进展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解答了债权人普遍关注的各类问题。

一债会的重点是申报和审查债权。10月8日是紫光所有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截止时间。根据公告,管理人已对申报债权完成了初步审查,依法提交一债会审议核查。经过审查,紫光集团所负担的债务与前期市场判断基本一致,此次需要化解的债务规模已基本锁定。

紫光集团的负债是在过去十年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逐步积累起来。根据紫光集团债券半年报,截至2020年6月,紫光总负债2029亿元,其中超过800亿元在一年内到期。

一位债权人告诉记者紫光本次债权人会议超过400家债权人参与,确定债务规模超过1000亿元,超500亿元债务尚未确权。他指出,紫光集团旗下业务板块一年的收入虽不足1000亿元,但仍有一定偿债能力。

他指出,目前紫光破产重组的整体方向是全集团收购,债务整体解决:“紫光的债务都是整体负债,不应该按照非核心和核心业务区分,这样并不有利于最终的债务处置。”

“一债会的成功召开,表明紫光集团司法重整即将进入最后关键阶段,尽快确定战略投资人将为紫光集团实现涅槃重生奠定基础。”该公告写道。

对于是否接受接盘方可能给出的债转股等破产重组方案,该债权人称债委会还是会首先考虑投资人的能力:“现在看来提交方案的7个都是产业长期投资人,银行类的债权人还是会考虑继续支持公司。”

该公告还首次披露,7月启动战略投资人招募后,共有7家意向投资人报名参与。根据公告,战略投资人的招募工作将按照“整体承接,分类处置,一揽子化解”的工作思路进行;管理人已组织遴选委员会,对战略投资人提交的司法重整投资方案进行评审;后续,管理人还将进一步核查战略投资人资质、开展尽调与反尽调,并与战略投资人全面深入谈判,优中选优,加快确定最终战略投资人。

据记者了解,此次报名参与紫光集团重整的7家,包括前期通过第一轮筛选的5家,以及在9月5日报名截止日前新增的两家。

多位熟悉紫光重整的人士告诉记者,2021年1月起,由北京市政府派驻紫光的工作组就开始接触潜在投资者,共吸引到14家企业有意参与,形成一份“长名单”;5月,这14家均提交了一份非约束性的方案和报价,由工作组在6月筛选出其中5家,形成一份“短名单”。

这5家分别是代表广东国资的广东恒健、北京地方国企北京电控、代表无锡国资的无锡产业发展集团、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两家投资机构联合组成的智路建广。五方均表态,愿意整体接盘紫光集团,出价约在500亿至600亿之间。

国有独资的广东恒健成立于2007年,是广东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广东省近期积极布局半导体领域。一名接近重组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广东省由广东恒健牵头,粤民投等参与,希望紫光的工厂能够迁往广州,不过其他省份政府未必答应。

北京电控由北京市电子工业办公室转制而来,是北京地方国企,2020年营业收入为1627亿元,利润超70亿元,资产总额为4938亿元,其参与重整的目的是,希望将紫光总部留在北京。

智路建广联合体由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联合设立,两家机构均是中关村融信金融信息化产业联盟(下称“融信联盟”)的投资平台,擅长收购海外半导体企业,并借助上述联盟为收购标的对接中国客户和产业链资源。融信联盟由中芯国际前高管李滨牵头建立,理事单位包括北方华创、长电科技、中芯国际等多家半导体企业和投资机构。

智路和建广曾多次联手行动,比如在2017年以27.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旗下标准件业务(后更名为安世半导体);2018年共同联合高通、大唐电信成立手机芯片厂商翎盛科技,后者则与紫光展锐有直接竞争关系。智路资本成立于2016年,其投资人包括高科技公司、大型金融机构、家族基金,曾收购西门子旗下压力传感器部门Huba Control、新加坡封测企业联合科技等。建广资产成立于2014年,中国建投和融信联盟分别持有51%和49%的股权,累计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成立于2008年,2020年总资产为896.44亿元,曾参与实施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华虹无锡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5亿美元的海力士无锡工厂项目。无锡还拥有华润微电子、长电科技等知名半导体企业,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镇。

阿里是“短名单”中惟一没有国资背景的企业。2018年,阿里成立独立芯片公司“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从而进入半导体行业。

“短名单”出炉之后,紫光随即进入司法重整程序。7月9日,紫光集团发公告称,其债权人徽商银行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由,向北京一中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一周后,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申请。

7月20日,紫光集团管理人发布公告,启动战略投资者招募。财新记者获悉,前期进入“短名单”的5家均报名参与,而新增的两家,一个是央企中国电子,一个是武岳峰科创与代表上海国资的上海国盛组成的联合体。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的央企,截至2020年底,拥有26家二级企业、15家上市公司、18余万员工,实现全年营业收入2479.2亿元,连续10年跻身《财富》世界五百强,业务范围涵盖从芯片到云的信息化系统全领域。在“短名单”形成之后,北京市就一直在动员有实力的国企和央企参与紫光重整。

武岳峰科创成立于2011年初,旗下有11支基金,管理资产总额近200亿元。三位创始合伙人均毕业自清华大学,其中武平是展讯通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原董事长,曾带领展讯在美国上市。2013年,展讯被紫光集团以18亿美金私有化,后与锐迪科合并,成为今天的紫光展锐。

上海国盛集团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为200亿元,是上海市大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公司,主要职能是帮助上海经济转型升级和国企改革。今年上半年,上海曾派实力较弱的地方国企上海张江集团参与紫光的第一轮竞标,于6月被刷下,此次联合武岳峰科创,是上海国资第二次竞标紫光集团。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