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疫情还没有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全球供应链紊乱在短期内得到解决是比较困难的。” 10月19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冯波在2021《财富》世界500强峰会上表示,欧美对中国货物的需求非常旺盛,中国外贸的货物集中出运,导致全球供应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出现中断或者堵塞现象。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海运供应链一直处于梗阻状态,导致海运运价飞涨。上海航运交易所10月15日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指数(SCFI)为4588.07点,相比月初历史高点有所回落,但仍比去年的低点820点上涨超过5倍。
具体到中美航线,疫情前,从上海运输一个40英尺集装箱到美国,海运费约为1500美元,今年询价最高时超过3万美元,暴涨近20倍。
冯波表示,为了缓解和稳定供应链,中国政府和中国航运、物流企业都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加开中欧班列、提升海运运力等等。2021年,中远海运在太平洋航线投入的运力同比增长了17%;亚洲区内航线投入运力同比增长了12%。10月15日,中远海运还加开了两条中国至加拿大港口的直客快线。
“这些增加运力的措施对于缓解供应链紧张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冯波表示,但航运只是其中一环,在短期集中出货的情况之下,欧美的港口及物流工作人员又受疫情影响开工不足,设备短缺,比如港口、卡车、铁路、火车等等在目前的情况下,效率都是比较低的。
冯波举例称,10月18日,美国最主要的港口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口共有66艘集装箱船在等泊,平均排队时间是12.3天;而在全世界,还有2700艘散货船在等泊,等泊的数量同比增长了20%。“我现在负责北美地区业务,每天都在关注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的情况,在目前形势下,供应链问题短期得到解决仍面临挑战,但我相信,经过供应链所有伙伴的共同努力,今年的情况会逐步好转。”
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也在会上表示,全球供应链非常复杂,除了海运外,还有仓储、卡车、铁路等环节。这次新冠疫情带来的经验教训就是,要解决全球供应链问题,仅仅提升运力是不够的,而是要提升供应链各环节效率,更好地发展合作关系,让供应链更有弹性,更有复原能力。同时,行业也在更多探索数字化在航运业的运用,以更好的提升效率。
“在美国洛杉矶港,集装箱从货轮上卸下后,往往还需要等上几天,才会有可用的卡车将它们运输到下一个地点。”高临咨询高级分析师Patrick Donnelly告诉记者,由于目前整个供应链运转缓慢,欧美很多公司无法获得或维持想要的库存水平,难以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2021年的圣诞消费旺季,无货可上的货架可能会比过去几十年以来都要多。
从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公布的第三季度中国经济数据来看,进出口仍保持较大幅度地增长。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83264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出口增长22.7%,进口增长22.6%;贸易顺差27691亿元。其中,9月份出口增长19.9%,进口增长10.1%。在疫情影响下,全球市场对中国制造的需求持续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