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技术70%通用,加上30%的行业定制,所以不同的行业都要有懂行业应用的人。”李功燕告诉记者,“我们是以产品做技术,根据现有的应用场景来布局底层技术,并由底层技术进一步推动场景落地。”底层技术的积淀,让中科微至在开辟新业务上得以“一通百通”。
采访中科微至董事长李功燕的时候,公司正在举行线上路演,身着Polo衫的他在一群西装革履的来宾中略显“个性”。
在采访过程中,科研人员出身的李功燕同样“个性鲜明”——问及如何转变身份,李功燕认为大道至简,“用对待科研的态度对待一切”;谈及如何领跑行业,他直言厚积薄发,“颠覆行业依靠的是底层技术的创新驱动”;论及如何开疆辟土,他表示水到渠成,“我们是最有希望代表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
短短5年,中科微至就从行业的后起之秀一跃成为技术和规模的领跑者,并最终“跑进”上交所交易大厅,鸣锣登陆科创板。对此,李功燕憧憬道:“物流装备行业不是我们的起点,更不是我们的终点。中科微至的两大目标,是要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物流装备、智能制造企业。”
抓住市场痛点 顺势而为
2016年对中国的快递物流业、物流装备业以及中科微至而言,都是关键的一年——快递业务量多年的持续量变,最终引发了行业和产业链的质变。
据国家邮政总局发布的《2016年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当年我国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300亿件大关,达到312.8亿件,同比增长超五成;快递日均处理量达到8571万件,最高日处理量超过2.5亿件;快递业务收入接近4000亿元,同比增长43.5%。在此背景下,我国在当年形成6家营业收入超300亿元、10家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快递品牌集群。
“中科微至早成立一年或者晚成立一年,可能就没有现在的市场地位。”李功燕回忆道,“当时的快递物流行业正处于一个发展的重要节点,最突出的转变是,成倍增长的包裹已经无法继续依靠人工分拣。”
彼时,李功燕自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毕业后,便留在研究所以工业视觉检测、高速图像处理平台设计为研究方向开展科研,并形成了一系列产业化成果。快递物流行业的质变,让他看到了新机会:“行业有迫切的需求,加上当时国内这方面还没形成研发能力,这就给了我们团队机会。”
在当时,要破解人工分拣低效的行业痛点,就必须采购进口设备,但高昂的价格让当时不少国内快递物流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望而却步。按李功燕的测算,当年进口设备的价格几乎达到了中科微至同产品的4至5倍。
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价格落差,让中科微至很快在物流装备行业中觅得先机,进而站稳脚跟。“可以说,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壮大,给了物流装备行业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李功燕感慨道。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中科微至分别实现营收3.25亿元、7.51亿元和12.04亿元,其中超过95%的收入来自公司的核心产品智能物流分拣系统,分别实现净利润0.43亿元、1.34亿元和2.13亿元。
当谈及如何实现从科研工作者到企业经营者的转变,李功燕坚信“调查研究再改进”的方法论永不过时:“我们搞科研出身的人创业,对产业的理解、执行的效率和投入产出比都是不一样的。用对待科研的态度对待一切,包括公司的经营和管理。”
锚定技术创新 借势而进
“目前来说,在技术先进性上国外可参照的已经不多了,可能再有两三年的时间我们就能在技术先进性上实现领跑,进入到另一种状态。”谈及中科微至的技术实力时,李功燕颇为自豪地说。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物流分拣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中科微至是国内少数几家掌握智能物流输送分拣全套系统及其核心部件研发、设计、生产能力的公司。公司客户涵盖中通、顺丰、中国邮政、苏宁等国内主要快递、物流及电商企业,累计向客户交付超过300套交叉带分拣系统,产品出口至泰国、印尼、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中科微至之所以能用短短5年时间颠覆快递物流分拣行业,依靠的是底层技术驱动,而不是产品层或应用层。”李功燕介绍,中科微至当前的研发体系分为技术、产品和应用三个层级,其中底层是以机械、电控、软件、算法等为代表的技术层,也是中科微至最核心的竞争力。
2018年至2020年,中科微至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071.02万元、7841.72万元和1.07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达到6.38%、10.45%和8.91%。
高研发投入之外,中科微至年轻化的“学霸”研发团队同样值得关注。
截至2021年6月,公司拥有20万平方米的研发生产基地,在908名员工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105人;拥有研发人员228人,涵盖了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光学、计算机、机器人、微电子等领域;在董监高中,“80后”成为主力,“90后”的职工代表监事足以说明公司人员构成的年轻化。
正是对底层技术持续的高压式创新研发,让中科微至突破了自动分拣系统在内的多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了基于模块化分布式体系架构,实现分拣控制系统、状态监控系统、WCS(仓库控制)系统的自主化。公司也先后获得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荣誉,并获得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高等级项目“弘光专项”的立项支持。
“快递行业的国产化率是目前装备行业中最高的,分拣中心的设备几乎看不到进口的,设备中的核心部件也实现了国产化。中科微至作为行业的领头羊,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进口设备的市场份额从50%以上降到了几乎为0。”李功燕自豪地表示。
标定发展目标 乘势而上
“在快递输送分拣领域,中科微至已经做到全球领先,依靠惯性迭代就可以稳步向前,也会坚持科技创新的思维来开辟业务新领域。”面向未来,李功燕表示,中科微至将面向快递、电商、民航、食品、药品、家居、制造业等行业的广阔市场需求,聚焦输送分拣、智能仓储、重载机器人,以及智能感知、运动控制等核心部件。
事实上,底层技术的积淀让中科微至在开辟新业务上得以“一通百通”。
“底层技术70%通用,加上30%的行业定制,所以不同的行业都要有懂行业应用的人。”李功燕告诉记者,“国内很多人工智能公司,包括视觉智能公司,都是以技术做产品。我们是以产品做技术,根据现有的应用场景来布局底层技术,并由底层技术进一步推动场景落地。”
在李功燕看来,保持盈利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重要衡量指标:“表面上看是追求经济效益,实质是与竞品的对标,必须要面向客户需求并保持竞争优势。中科微至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在盈利,说明我们的产品能真正给客户带来价值。”
突破行业的应用壁垒时,中科微至也在拓展市场的物理空间。
“从2018年开始国产设备的价格优势和性能优势就非常明显。这也是需求拉动的,因为中国的包裹数量全球第一,整个物流装备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在实战中得到历练,提升非常明显。到现在我们的设备走出去的时候,基本上是所向披靡。”李功燕如是说。
在国际化战略上,李功燕介绍,中科微至将在国际市场继续加强东南亚、俄罗斯、中东、欧洲等海外市场渠道的建设力度,加强与国外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新市场,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李功燕做出如此判断的底气,不仅仅是海外市场庞大的需求,还有中科微至过硬的底层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科研必须要跟市场紧密结合,市场自然会拉动科研往上走。我们现在的研发效率实际上是非常高的,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研发产品,从最初的一种产品到现在的十几种产品,覆盖多个行业,未来还会更多。”李功燕总结道,“中科微至的目标是要成为世界领先的智能物流装备、智能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