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4岁的杨克峰,现任农行山东省日照东港涛雒支行个人信贷业务客户经理。被乡亲们亲切称为“老杨”的他,自1989年从山东银行学校毕业到农行东港支行工作至今,32年扎根农村,跑遍了日照市东港区几乎全部乡镇,累计服务农户近3800户,办理贷款超4000笔,金额超3亿元。
杨克峰(中)到渔业码头了解渔民金融需求
初心不改,扎根农村32年
杨克峰常说,自己从农村走出来,是农民的孩子,心里总是对农村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有回馈农村的责任感,觉着老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1989年,杨克峰从山东银行学校毕业,在工作分派时主动选择到农行工作,为的就是想用自己的知识为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尽一份责任。从风华正茂的青年柜员到如华发渐生的中年客户经理,光阴穿梭,一晃就是32年。
参加工作后,他的第一个工作网点就是碑廓营业所,91年调到虎山营业所,那时为了尽快适应工作,更好服务客户,年轻的他以行为家,吃住都在网点,连续5年,全年休假不超过5天。
1994年,是杨克峰接任会计主管后,第一次主持年终决算。那时,一切数据汇总和会计报表要靠手工编制,一切计算全靠算盘。面对海量的数据核算任务,他硬是两天两夜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按时把30多套手工报表准时上报。
1994年因表现突出,老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身上多了一份责任,从此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以党员的标准更严格要求自己,要在服务“三农”中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在2004年,他果断参加网点主任竞聘,顺利成为了一名网点负责人,先后在碑廓镇、虎山镇、西湖镇、后村镇、奎山镇、涛雒镇工作,16年的网点负责人经历中,在农村的时间超过80%。
因为长期在农村工作,上山下乡、进村入户是工作常态,对农村饱含深情的老杨,全副身心扑在了“三农”服务中,无论是鱼池、鸡棚、猪圈、果园、麦田、桑林都留下了他坚定而又执着的脚印。也许鞋上会沾满泥土、粪污,但老杨一颗服务“三农”的心始终透明澄澈。
作为比较早期的山东银校毕业生,在年轻时,老杨算是当时比较紧缺的知识人才,他的一些同学都留在了城里工作,大部分都有了很好的发展,每天西装革履穿梭在窗明几净的写字楼,拿着不菲的薪水。也曾经有其他银行向老杨抛来“橄榄枝”,并许诺不低于20万元年薪,但老杨每次都果断拒绝了。
他始终忘不了自己来自农村,依然放不下服务“三农”的初心,也割舍不下农行对自己的培育之情。所以寒来暑往32年过去了,从22岁到54岁,他从不曾在工作的困难、在生活的困难面前退缩,他的心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杨克峰(左一)到渔业养殖户了解生产和资金需求情况
3亿元贷款,讲述“三农”服务使命
从碑廓、虎山、西湖、后村、奎山到现在已经工作了8年的涛雒,杨克峰一直围绕着乡镇在转,很多亲朋好友说他已经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了。杨克峰总是说“今年我已经55虚岁了,虽然没有享受到高官厚禄,但自己感觉很充实,也很满足,我选择了农行,选择了服务‘三农’,也尽了自己的力量。”
2019年,日照市开始推广鲁担惠农贷产品,并被列为日照市十大惠民工程。贷款由山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服务,实行财政贴息,不仅破解了农业生产经营担保难的问题,而且也能大大减轻贷款户的利息负担。
产品出来后,已经在农行涛雒支行担任网点主任的杨克峰考虑到涛雒镇是渔业重镇,这个产品一定能给很多养殖户提供帮助。所以他立即着手钻研相关业务文件,梳理办理流程,直到学懂学透产品政策。
两年多时间,杨克峰转遍了涛雒镇每一个水产养殖户、每一个村委会、每一个畜牧养殖户、每一个茶叶种植户,但凡他们有需要,杨克峰都会第一时间联系考察,只要符合条件,他都加班加点力争早日放款,不耽误生产经营。从2019年第四季度发放了日照农行第一笔鲁担惠农贷,到现在已累计为超过150户养殖户,办理鲁担惠农贷9500多万元,是全日照农行发放该项产品最多的网点。
虽然手里握着信贷资源,但杨克峰从不发放人情关系贷款,有些妄图通过上门送礼或是邀请吃饭旅游来骗贷的,都被杨克峰义正辞严拒绝了。他说,贷款的钱是老百姓的辛苦钱,我手中的权力是农行党委赋予的,我也是一个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保证贷款安全。
他对待受理的每一笔贷款,都认真、仔细考察。不但详细考察贷款户的经营场所、资产负债、现金流量,还要通过村委会、群众了解贷款户的信用状况、人品素质等情况,最大限度保证贷款真正用于踏踏实实从事农业发展的致富带头人。两年来,他经手发放的9500多万元鲁担惠农贷,没有出现过一笔不良。
2014年,农行在全省试点为居民发放失地农民贷款,帮助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保,解决失地后的生活保障问题。涛雒作为人口超过7万人的大镇,业务量非常大。
为了按时帮助该镇村民完成贷款发放,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杨克峰带领网点人员夜以继日、加班加点驻村收集资料,几乎每天都是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
因为常常错过午饭饭点,杨克峰经常都是匆忙吃两个煎饼接着工作。晚上从村里回到网点,杨克峰都会独自在单位整理资料,录入系统,常常都是干到第二天凌晨。期间,杨克峰共为1000余户失地村民发放贷款4000多万元,圆满完成了任务。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老杨。杨克峰的坚守换来的是汩汩流淌的金融活水,是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广袤田野。32年的工作生涯中,杨克峰累计为4000余名农户发放贷款超过3亿元,覆盖了东港区全部乡镇。近年来,他经手发放的9500万元鲁担惠农贷,没有出现过一笔不良,在描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中写下了属于自己亮丽的一笔。
杨克峰(左一)和同事深入农民家中办理金融业务
坚守党员本色,做一个热心肠的老农行
“老杨怎么没来啊”,每当到村里为百姓办理业务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老百姓口中的“老杨”就是杨克峰。从一定程度上讲,杨克峰在涛雒镇就是农行的品牌代言人。春交夏替,杨克峰现在已是入行30多年,地地道道的老农行了。
2020年7月份,已经53周岁的杨克峰,因身体原因主动从网点主任岗位转到个贷客户经理岗位,并被农行东港支行聘为高级专务。虽然“退居二线”,但是杨克峰并没有停一停的“到站”想法。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党员,岗位有调整,工作有退休,但党员身份永员不能变色,既然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就要撑起自己的一摊子事来,服务好客户。”
强村贷、纳税e贷、房抵e贷……为了更好支持“三农”发展,农行近几年推出了非常多的新产品。全部学习并熟料操作对于某些青年员工都有较大难度,何况是杨克峰这个已经50多岁的新客户经理。但老杨用坚定不移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一名老党员为民服务的一片赤诚。
自接手个贷业务以来,杨克峰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加班是常有的事,周末他也会早早到办公室梳理贷款流程,整理贷款资料,加快办理速度。有一次,一名客户因到季需要存货需要资金周转,杨克峰一天打了20多通电话沟通协调。下午六点多陪同客户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完抵押登记后,又带着客户马不停蹄从市区赶回涛雒发放贷款,当天下班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
2021年,由于疫情影响,加之家人因病就医需要不菲的医药费,涛雒镇的肉鸡孵化育雏大户刘大哥出现了还款困难的情况。眼瞅着贷款到期,刘大哥心里非常焦急。了解到刘大哥的特殊情况后,杨克峰没有一推了之、一味催收贷款,而是一方面积极向上级行反映情况争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协调镇党委、村委联系当地实力雄厚的养殖大户与刘大哥签订养殖厂转让协议,使其获得了还款资金,同时帮助刘大哥以承租人的名义承包原养殖厂继续经营,保证了他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手续办完的那一天,刘大哥亲自订制了锦旗来到农行涛雒支行,亲手交给了杨克峰,激动地说:“锦上添花易找,雪中送炭难寻啊!农业银行处处为百姓着想,杨主任为了我的事跑前跑后,帮我解决困难,感谢杨主任!”
这样急群众之所急、舍小家为大家的事经常在杨克峰身上发生。他兢兢业业、真诚服务客户的工作态度也影响了许许多多一起共事的青年员工,成为青年员工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和农行“面向三农”建行使命的活品牌,目前,不到两年时间,农行涛雒支行乡村振兴青年突击队在杨克峰的影响带动下,已累计办理鲁担惠农贷2000余万元,累计完成农户金融信息建档1100余户,授信3000万元,发放建档模式惠农e贷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