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半丁 江上泛舟 71×31.5cm 纸本水墨
创作年代:不详 中国美术馆藏
陈半丁(1876-1970),原名陈年,字静山,浙江绍兴人,居北京。20岁时,他在上海得任伯年、吴昌硕等名家的指授,诗文、金石、书画得以全面发展。半丁之名就是吴昌硕为他改的。后经吴昌硕引介进入北京艺术圈,成为北京画坛重要人物。他山水、花鸟、人物兼善,尤善小写意花卉,得明清众家之长。山水得石涛笔意,后期掺进写生所得。其山水流传不如花鸟广泛,但山水境界高于其一般花鸟作品。
1923年,陈半丁与金城、陈师曾合作《松竹高士图》。吴庠题诗,姚茫父长跋记事。又与贺良朴、沈尹默、马衡等同任北大造型美术研究会指导教师。1924年,陈半丁参加在中山公园举办的中日绘画展览会,齐白石、王梦白、 广濑东亩、小石翠雪等数十人作品同展。1927年,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改为国立北平艺术学院,陈半丁任国画系教授。1928年,张大千来访并结为好友。1929年,陈半丁刻“不使孽钱”印,款曰:钱能通神,又能养命,欲求其安者,莫如自食其力。板桥云,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此后数年,陈半丁刻印尤多。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陈半丁拒日伪政府聘请,刻“强其骨”印为座右铭,以卖画、刻印为生。他用卖字鬻画刻印之资购得后门米粮库四号的一所四合院。院中辟有一园,占地五亩,陈半丁以“五亩园”名之。
陈半丁 江上泛舟 (局部)
中国近现代画坛有三大流派,南方有上海的海派和广东的岭南派,在北方就是京津画派。而陈半丁这位南方人则成了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陈半丁成名较早,上个世纪初就驰名北方画坛。他擅长山水、花卉,尤以花鸟画造诣最高。他早年结识任伯年、吴昌硕,后来向吴昌硕学习书画篆刻,并得到了吴昌硕的亲传。到他40岁时,作品已经颇具自己的特色。他的作品融明清各家花卉技法之长,以洗练概括的笔墨和古朴沉着的色彩来表现花卉鸟兽。他用笔苍劲,力量感强烈,构图稳中出险,善于将诗书画印有机地统一在画幅之中。他偶尔也创作山水人物,人物线条简练,多以情趣成画。
齐白石与陈半丁同在北京,两人对于彼此的艺术也是惺惺相惜。齐白石在《壬戌杂记》中写道:“陈半丁,山阴人,前四五年相识人也。余为题手卷云:半丁居燕京 八年,缶老、师曾外,知者无多人,盖画极高耳。余知其名,闻于师曾。一日于书画助赈会得观其画,喜之。少顷,见其人,则如旧识。是夜余往谈,甚洽。出康对山山 水与观,且自言阅前朝诸巨家之山水,以恒河沙数之笔墨,仅得匠家板刻而已。后之好事者,论王石谷笔下有金刚杵,殊可笑倒吾侪。此卷不同若辈,故购藏之,老萍可为题记否?余以为半丁知言,遂书于卷末。”齐白石还将自己的三子齐子如送到陈半丁门下,成为他的得意门生。
陈半丁 江上泛舟 (局部)
此幅《江上泛舟》属其中年作品,画面有明显的石涛式密点子,笔法枯苍又类石谿。布景简洁,且留有大片空白。近处树石茅亭,远处沙渚缥缈,皆用枯笔勾皴覆以淡彩渲染,苍润相兼,似有“悲秋”之意。江中舟子行于意境幽渺之中,颇有去尘之概。画幅上部的行草长题,书法潇洒,篆印古朴,更以纪游诗句言说不尽的画意,使诗、书、画、印达于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