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型项目带动服务提质扩面增效

2021-12-01 10:09:24

大商所举办“保险+期货”业务研讨会

经过近7年的不断尝试,“保险+期货”模式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2021年,大商所在积极落实乡村振兴、保价稳供政策方针的同时,继续扩大“保险+期货”支持规模并联合地方政府完善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管理效能,全年通过“大商所农保计划”共立项18个县域覆盖项目、192个分散项目、31个帮扶专项及7个西藏专项,项目数量较往年进一步大幅增长,所有版块248个项目按期推进,进展顺利。随着部分项目进入尾声,近日,大商所组织部分期货公司进行了线上“保险+期货”业务交流,以典型案例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做好经验总结,并就未来项目提质扩面增效、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展开讨论。

主动联同地方政府开展县域覆盖项目,防范种植风险同时保障农民收益

据介绍,今年“大商所农保计划”县域覆盖项目依托地方政府统筹开展,由开展地区省级政府指定管理部门,确定省域内的申报项目。

据统计,2021年县域覆盖项目共有8省区,54个县域覆盖项目申报。最终,在7个粮食主产省区推动18个玉米、大豆的种植类县域覆盖项目,为粮食主产区的254万吨玉米、大豆提供收入保障。目前,18个县域项目的价格对冲已结束,总计实现超亿元的行权额度,相关项目正处在测量实际产量阶段,收入保险理赔工作有序进行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灾害之时,大商所对河南立项的2个县域覆盖项目全力支持,做到能保尽保,保障受灾地区农民的基本收入。其中,浙商期货在河南省长垣县开展的玉米县域覆盖项目,因受到“7·20”暴雨和伴生次生灾害的影响,当地玉米出现大范围的减产、绝产现象。浙商期货产业研究所所长蓝旻介绍,公司项目团队经过多方沟通,最终实现承保15万亩玉米,保障现货5.7万吨,服务农户4608户,预计赔付约550万,有效支持当地玉米产业恢复。

解决农民“售粮难”问题也是大商所今年县域覆盖项目的关注重点。为保证农民售粮收益,大商所积极对接引导多家企业,审核立项6个基差收购项目,银河期货牵头开展的辽宁省海城县玉米县域覆盖项目便是其中之一。银河期货副总经理郝刚介绍,当地政府对项目基差收购比较关注,承诺给参与收购的企业补贴20万元。目前,基差收购也正有序开展中,收购企业将对参保农户保底收购2万吨玉米。

分散项目方面,今年大商所在全国范围内支持以生猪为代表的养殖类分散项目共计192个,从保生产、稳就业、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养殖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收入保障,目前已出单的项目共计实现理赔8648万元,单笔生猪“保险+期货”价格险的最高理赔率超过400%。

今年分散项目品种涉及生猪、鸡蛋、玉米、豆粕、大商所猪饲料成本指数以及申请主体自行设计的生猪收益成本指数等,区域覆盖31个省(区、市)。其中生猪价格险项目占比57%,反映出生猪养殖产业强烈的风险管理需求。

生猪价格保险大受欢迎,猪价下跌中价格保险显作用

大有期货副总经理肖龙介绍,湖南省财政厅2021年出台了创新农险文件,根据文件精神,省财政统筹在湖南省15个县域实施的生猪价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完成保成本到保价格的转变。“大有期货联合多家期货公司开展的项目还在实施过程中,预计总保费规模约为5300万,其中省级财政出资1840万,县级财政出资1170万。以完结的项目期数来计算,综合赔付比率为51.35%。”他说,目前公司也在积极对接湖南省财政厅,以尽快落实2022年省财政厅的支持。

四川也是生猪养殖大省,华期创一副总经理吴雪瑞介绍,生猪上市以来,华西期货积极引导本地中小养殖企业参与“农保计划”,2021年四川生猪“保险+期货”内容入选了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工作方案》,以“保险+期货+银行+科技”形式开展生猪价格保险、活体贷款,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为四川地区生猪养殖产业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方案。此外,华西期货还通过“保险+期货”业务整合项目地养殖户推动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当地养殖业“化零为整”,有效形成规模化养殖效应,助力养殖户的收入保障。

在今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价格保险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大幅降低了生猪养殖的经营风险。但是在生猪“保险+期货”推进中,期货公司也发现在对冲成本、操作周期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难点和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持续探索解决。

吴雪瑞表示,最突出的矛盾是生猪产业产值较大,管理价格风险所需成本、资金较多,而产业难以完全负担风险管理成本,而财政资金支持的传统生猪价格保险保障水平较低,又难以满足养殖产业的全部风险管理需求。

南华期货副总经理唐启军则从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一是基差风险受制于保险时间和期货合约时间不匹配,未来可以通过活跃非主力合约,实现在近月期货标的投保,降低基差风险;二是保险周期难以满足养殖客户需求,绝大多数养殖户期望延长保险周期,但延长周期产生的期权费用较高,导致养殖户难以承受,降本增效是未来探索生猪保险的关键;三是按照“猪周期”原理,生猪项目的发展要兼顾产业中下游利益,可以考虑进一步引入生猪价格成本保险,锁定原料采购成本。

紧贴国家政策,挖掘自身特色,探索收入险发展路径

2018年,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要求收入保险金额体现农产品价格和产量,覆盖农业生产产值。今年6月,三部委发布《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通知中将种植收入保险定义为“覆盖农业种植收入的农业保险”,并指出“2022年实现实施地区产粮大县全覆盖”。在三部委收入保险逐步开展下,种植类收入险的“农保计划”也需要挖掘出有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

永安期货副总经理石春生表示,当前我国农业保险主要模式是成本保险,从物化成本保险到完全成本保险已经跨出了一大步。“收入保险应该说是在大商所农保计划试点中逐步探索开展的,传统的农业保险没有太多经验。”他说,2021年各省份的试点通知中,有部分省份明确提出玉米收入保险价格参照期货价格,模式与大商所农保计划的县域收入保险模式基本相同。但也有部分省份的文件里没有明确提出收入保险价格确定方式,既可参照现货价格也可参照期货价格,现阶段三部委收入保险的目标价格确定方式暂未统一。

郝刚也介绍,目前三部委收入险仅集中在产量大县试点,集中在玉米、大豆品种上,未考虑非产量大县地区,也未试点其他品种。此外,三部委收入险试点中价格风险的分散并未统一规范,交易所“保险+期货”试点可以考虑与三部委试点结合起来,参考期货价格定价或者以附加险形式参与三部委收入保险试点。

唐启军同样表示,大商所对收入保险试点项目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三部委后续扩大收入保险积累了宝贵经验。《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未来我国农业保险保障体系中,收入保险要成为我国农业保险的重要险种。“收入保险的扩面是渐进的,因此在近几年内,还需要继续发挥期货市场避险作用,帮助保险公司化解价格风险,随着再保公司业务后续的丰富及收入保险逐渐扩面,未来在收入保险中可能会逐渐淡化期货公司风险对冲的作用,改由再保机构承接风险。”他说,但收入保险可以继续发挥期货市场定价功能,为保险产品设计提供约定价格和结算价格的采集依据。同时,如果将价格保险与同步推进的完全成本保险相结合,能够从另一个角度发挥“保险+期货”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户保障程度。

此外,与会人员对大商所2021年农保计划中的费率测算、场外期权平台和项目信息系统应用等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家认为在充分尊重市场发展的同时,今年的“大商所农保计划”对项目的成本发生进行了合理的控制,同时场外期权平台和项目信息系统也极大地减少了项目单位的操作成本。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