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读懂中国”

2021-12-15 11:06:22 作者:刘少华

12月2日,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开幕。

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摄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活动现场。

资料图片

12月1日,“读懂中国”丛书(第二辑)揭幕仪式举行。 

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摄

12月3日晚,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举行闭幕晚会。

资料图片

12月1日至4日,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今年是“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第六届,也是该会议与广州的第三次携手。

本届会议以“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为主题,着眼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为鉴,深度探讨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和深化各国的利益汇合点。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是世界了解中国发展战略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云”聚600多位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与会国际嘉宾数量创下新纪录。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

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向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

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在此关头,我们更需要增进思想沟通,促进交流合作,为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指出,我说过,“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不久前,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国共产党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将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努力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多国人士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致辞阐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对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读懂今日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经验、智慧值得学习借鉴,各国应团结一心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读懂一个国家要通过尊重历史与文化,承认彼此的独特性,对传统有敏锐的态度,通过这样的理解更容易找到相互理解的途径,我们坚持这个正当而行之有效的立场。”开幕式上,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梅利尼科夫说,本次会议就有一场“中华文明与中国共产党”平行研讨会。他认为,这不是偶然的,读懂中国共产党,才能理解中国成功的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有很多独特之处。”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提到,‘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我认为这非常关键。”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副总裁魏克然说,要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作用、读懂中国共产党如何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形成其独特的治理风格至关重要。这有助于人们解开对中国的困惑、消除对中国的误解。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和辉煌成就,赢得普遍赞誉。

“西方执政党即使执政时间很短,也会变得倦怠、停滞不前,甚至会落伍、看不清未来的方向,这种情况在西方很普遍。但是中国共产党却非常重视回顾历史,不断进行反思和批判以实现自我革新。”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认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智慧非常活跃、接地气,而且未雨绸缪、为长远打算。在这方面,世界上任何政党都无法与之相比。”

“习近平主席的致辞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和鞭策。”会议主办方之一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说,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会议创办以来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办好本次会议、更好读懂中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指引。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央党校副校长谢春涛谈到,中国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

“读懂中国”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实在来说,中国未来到哪里去,是所有关心中国的朋友们都希望更加‘懂’的。只有‘读懂’,才能合作;只有‘读懂’,才能和平共处。”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视频演讲中自称“老陆”,以流利的中文传递“以心相交”的愿望。

本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议题囊括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创新、健康等多个领域的热点话题。会议中,既有对中国现代化新征程给全球合作所带来的新机遇的探究,也有中国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意义探讨,既有围绕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深入反思,也有聚焦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探索……

12月1日大会首日,连续举办4场专题论坛,议题包括新时代、新青年、新担当,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教育与健康中国,读懂中国电视片对话会等;4场读懂广州专题研讨会,议题包括幸福之城、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枢纽经济、营商环境与城市发展等;以及举办“读懂中国”丛书(第二辑)发布会、“读懂中国”国际传播合作签约启动仪式、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湾区城市发展指数》报告会、《丝路金桥》雕塑揭幕仪式等。

12月3日,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12场平行研讨会同步拉开,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等热议中国现代化新征程、国家数字化转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富裕之路……为百年大变局中的世界走向把脉定向,为探寻互利共赢发展建言献策。

“‘读懂中国’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我们需要主动帮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也要帮助自己‘读懂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读懂中国”丛书(第二辑)发布会上解析“读懂中国”的时代逻辑。他认为,随着中国的发展,西方国家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逻辑强加在中国身上。“我们要主动帮助国际社会理解中国,西方逻辑不是中国的逻辑。”

当此之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全球抗疫连续第二年成为中外嘉宾交流互动的高频词。从提倡联手抗疫,到探寻“中国方案”的细节,话题聚焦度更高。

在“国际抗疫合作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研讨会上,国内外嘉宾一致认为,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就是要以合作的方式共同维护和促进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应一起分享抗疫经验,吸收借鉴彼此疫情防控先进理念、经验和做法等。

“这次大流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突出地表明公共卫生是一种公共产品,我们需要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才能解决相关问题。”意大利前总理马里奥·蒙蒂在研讨会上呼吁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各国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群策群力。

“在助力全球抗疫方面,中国的疫苗已经做到供应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是国药就为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供应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国药集团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杨晓明在研讨会上表示,2021年9月,中国疫苗工艺生产年产能达到50亿剂,到11月16日为止,国内已经接种了24亿剂,出口接近20亿剂。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未来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分享了四点思考——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的调节,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营造公正、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适应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加快由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推动形成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体系。

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世界来说,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一个日益强盛的中国,也让“读懂中国”有着越来越强劲的动力。

“在21世纪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领域里,中国是最重要的新面孔,中国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中国必然要在国际政治社会的建设中发挥引领性作用,与世界一道应对我们当前的巨大挑战。我们相信,中国将引领建设新的国际政治社会的进程。”西班牙前首相何塞·萨帕特罗说。

保加利亚前总统罗森·普列夫内利埃夫认为,绿色的中国也会带来一个更加绿色、更加现代化和更加繁荣的世界。

在外资企业经营者眼中,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创新方面的排头兵。松下集团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介绍,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松下于1987年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同那时候相比,中国现在已制定了完善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营商环境日益改善。听了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我能感受到中国政府未来肯定会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而且将继续为促进国际交流发挥积极作用。”

日本AGC集团中国总代表上田敏裕认为,“在中国,无论是农业、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都受益于数字化的转型。”

作为中国市场化水平和经济开放度最高、经济体系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是“读懂中国”的好地方。

“1971年我第一次来到广州,要去香港只能坐火车慢车。2019年我登上大湾区的大楼,眼前是一片繁华大都会景象。”新加坡前总理、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回忆,新加坡早就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潜力。2010年奠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于2018年升级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不仅提升了整个亚洲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正如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刘遵义所说,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重要引擎,不仅能够推动中国新一轮的经济改革和开放,亦能推动周边地区发展。

事实上,就在“读懂中国”开幕的第二天,首班广州至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从广州增城西站驶出,打开了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经济贸易交往陆路新通道。

许多与会嘉宾认为,讲好中国故事刻不容缓。

厦门大学外籍教授潘维廉自称“老潘”,在会上他讲述了自己30多年来在中国生活的故事,从多个基层游览经历和角度作了中国故事的生动演绎。多年来,他一直积极地拍摄关于中国各地人们真实的生活状况和几十年来的城市面貌变化。他说:“我们发现,如果我们不把中国故事讲好的话,那么许多外国人就会继续以错误的方式去传播关于中国的故事。”

郑必坚感叹,以不同载体传递不同故事,“读懂中国”正走进千万观众的内心。他看到,与会嘉宾们认真研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和新时代中国的发展战略,作出“基于现实、总结过去、面向未来”的深入讨论。与会嘉宾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同时也进一步明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这样的共识,我认为难能可贵。”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表示,“读懂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我们通过“读懂中国”这个平台坚持不懈地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逻辑和治国执政理念,向世界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正能量。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君如表示,与历届大会相比,本届会议规格最高、外方参会人数最多、会议影响力最积极正面、会议成果最丰硕。截至12月4日上午10时,境内外12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及相关配套活动超过8000篇次,社交媒体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过5亿人次。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