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塞尔维亚百年钢厂重焕生机

2022-05-10 10:00:53 作者:赵洪超

钢厂高炉全景

位于塞尔维亚东北部的斯梅代雷沃钢厂,曾是该国唯一一家国有钢铁厂。2016年4月,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浪潮推动下,中国河钢集团收购了这家长期陷入亏损的钢厂,让数千名工厂员工看到了生活的希望。2016年6月19日,到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了这家钢厂,他鼓励两国企业携手合作,开启产能合作新篇章。6年时间过去了,昔日处于破产边缘的钢厂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举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板工程。

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2003年,这家塞尔维亚国有工厂被一家外国企业收购,由于经营不善、又遭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钢厂开始连年亏损。2012年,当初进行收购的外国企业宣布撤资,塞尔维亚政府以1美元的价格重新收回了钢厂所有权,但也收回了一个巨大的包袱,因为工厂5000多名员工的工资只能从国家的财政补贴中支出。那段时间,工人们整天都在为自己和家人的生计发愁,几乎看不到希望。

“他们 (外国企业)走后,钢厂的状况更差了,没有投资,高炉停产,工资被减,还有裁员,当时的前景一片黯淡。”

“那时情况非常艰难,外国投资商走了,我们被抛给国家,当时还赶上全球金融危机,我们一个小国很难摆脱这种困境,我们只能减产,降低工资,当时情况真是太差了。”

钢厂高炉出铁口职工操作高炉出铁

乌拉基米尔·伊里奇在2006年来到钢厂工作,正好经历了钢厂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钢厂最难的那段时间也正是伊里奇日子最苦的时候,因为家里还要养活两个孩子。

伊里奇:“当时经济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心理压力也很大,因为看不到前景。不光是我,大家都感到很压抑,有一种要窒息的感觉。”

博扬·巴尔洛维奇

怎么办?是继续留在钢厂,还是另谋出路?钢厂的员工不得不开始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钢厂曾经是他们的荣耀,现在要让他们选择离开,内心也无比纠结。钢厂热轧车间技术员博扬·巴尔洛维奇回忆道:“总是有B计划的,我的计划就是离开塞尔维亚去国外找工作。肯定会非常困难,我也不想离开这里,可是没办法,背井离乡肯定非常难,更何况还要找工作。”

正当一些钢厂员工犹豫不决的时候,转机出现了。2016年4月,中国河钢集团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以4600万欧元收购了当时连续亏损7年的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了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河钢塞钢)。当时钢厂工人们在高兴之余又忐忑不安,担心万一合作失败,他们的生活将会再次遭遇沉重打击。

工人在出铁口负责出铁工作

让钢厂员工感到振奋的是,2016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塞尔维亚期间,视察了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习近平指出,“中塞企业携手合作,开启了两国产能合作的新篇章。这既是对两国传统友谊的延续,也体现了双方深化改革、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决心。中国企业一定会与塞方同行精诚合作。我相信,在双方密切合作下,斯梅代雷沃钢厂必将重现活力,为增加当地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塞尔维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工人在热轧车间进行钢卷尾部切割

作为当时的陪同人员,乌拉基米尔·伊里奇近距离与习主席进行了交谈。他对记者表示,那是值得他一生铭记的时刻,习主席的到访也让钢厂工人们不再彷徨。“可以说(习近平主席的到来)给我们所有员工都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当时我们的未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习主席的到来让我们有了安全感,河钢又给我们带来了投资,这让我们对生活有了信心,我们也可以开始规划我们的生活了。”

经过近8个月的努力,2016年底,连续亏损7年的钢厂有了很大起色,年产销量均创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18年,钢厂年产钢177万吨,创下建厂105年来最高纪录,当年实现收入10.5亿美元,一举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出口创汇大户。2020年,钢厂连续3年成为塞尔维亚最大出口企业,也成为了“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板工程。

博扬·图费格志奇

在中国企业的帮扶下,斯梅代雷沃钢厂以新的面目再次回归到了发展的轨道。钢厂的老员工博扬·图费格志奇对记者表示,相比过去,他对于现在钢厂的发展势头最为满意。“河钢带给我们安全感、稳定的收入和生活的希望,(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啦!”

对于钢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已在厂里工作了43年、即将到达退休年龄的高勒达娜·米洛瓦诺维奇内心充满了喜悦和不舍。她说,“如果按工龄算的话我应该退休了,但按照法定年龄我可以工作到65岁,我更愿意留下来继续工作,看到开辟新的工地,看到钢厂新的进步,这对我来说才是最美好的。”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