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位艺术家78件作品,天目里美术馆新展筑了一场怎样的“梦”?

2022-06-27 14:12:03

2021年12月25日,经过九年的筹备,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开馆展——“从无到有”汇集了包括弗朗西斯·埃利斯、莫瑞吉奥·卡特兰、耿建翌、小野洋子、杉本博司、童文敏等三十余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与根据空间特性创作的委任作品,探讨当代中外艺术家们如何处理“无”这一概念。

“从无到有”以其强烈的观念性和策展性,让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在“出道即巅峰”的同时,也彰显了其学术高度。

2022年5月28日,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以群展“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作为第二季展览的开启。同样是集合了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同样呈现了包括雕塑、素描、绘画、摄影、装置和影像等不同媒介的作品、同样具有高度学术和策展性,45位艺术家用78件作品“筑”了一场怎样的“梦”?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建筑外观 摄影:Wen Studio

01 “正在构筑”和“正在做梦”

“筑梦”展览概念的灵感由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馆长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与副馆长吴天提出,斯特凡诺·科利切利·卡戈尔(Stefano Collicelli Cagol)与孙熳共同策划。

“筑梦”展览分为“筑”与“梦”,对应了在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两部分:理性的建构与感性的表达。虽然40余位艺术家在创作中使用的媒介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通过作品,深深触动我们的,是他们在各自的工作中,对思想和艺术本质的追索。无关多样化的形式、厚重的历史背景与附加于作品之上的复杂修辞,这些艺术家和作品指向的是一个古老但却纯粹的话题——艺术的理想之梦。

“筑”与“梦”的作品在视觉和体验上形成了某种对比:“筑”中的作品,在突出物质材料的表现力同时,探讨了艺术与建筑、时空、标准与秩序之间的关系;“梦”则借助更为轻盈的媒介,描摹了缥缈和无界的想象蓝图。

“筑”:物质的、理性的建构

贝恩德和希拉·贝歇夫妇(Bernd & Hilla Becher)的“水塔”系列,呈现的是他们从1960年代起的三十余年中,拍摄德国水塔风景的一系列纪实摄影。借助不同时期的水塔图像,艺术家展现了观念主义与工业化进程的联系。如果不是水塔形制的变化,在精准到几乎一成不变的构图和色彩关系中,我们似乎很难辨别流淌在这些静止图像中时间的痕迹。

水塔/赫尔夫,列日,F.| Watertower Herve, Liege, F.作品图由艺术家与Konrad Fischer galerie,Düsseldorf提供

贝恩德和希拉·贝歇夫妇(Bernd and Hilla Becher)《“水塔”系列》1960-2009 -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菲利达·巴洛(Phyllida Barlow)的《无题:lipchitzplinth2013》是一件反纪念碑式的作品。借助不同材料的“混搭”,菲利达·巴洛对作品中的空间关系和边界进行不断地试探与挑战,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个人风格。

菲利达·巴洛 | Phyllida Barlow 无题:lipchitzplinth2013 | untitled: lipchitzplinth2013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的《维多利亚皇冠》在厚重的工业指向之下隐喻的是一段有关生命与古埃及神话的故事。这件作品源自艺术家在2014年与作曲家强纳森·贝普勒尔合作完成的长达六小时的电影《重生之河》,电影将美国作家诺曼·梅勒基于埃及亡灵之书撰写的小说《远古之夜》移到当代美国环境中。电影中,小说作者梅勒成为了主角,其灵魂通过三款标志性的美国汽车的解构与重铸进行了三次轮回重生,也分别呼应了埃及神话中奥西里斯不同的身体部位。

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维多利亚皇冠 | Crown Victoria 作品图© 马修·巴尼, 由Sadie Coles HQ, London提供 摄影:Maximilian Geuter

“物派”艺术流派的核心人物菅木志雄(Kishio Suga),在其极简的作品形态下,表达的是对物质、空间、观念、材料的近乎极致的讨论。

菅木志雄作品 -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 无题 | Untitled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玛丽安娜·卡斯蒂略·德巴尔(Mariana Castillo Deball) 谁来测量空间,谁来告诉我时间?(齿轮)|Who will measure the space, who will tell me the time? (Gears)“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邵一作品 -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梦”:自由的、感性的想象

一团蓬松的云团中垂下一个潜水艇用的望远镜,放置于其下的台阶,指引人们走上去“窥探”云上景观。在轻与重、真实与虚构之间,欧文婷的《走神》塑造了一个超越叙事逻辑的梦幻空间。

欧文婷(Ou Wenting) 走神 | Mind-Wandering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米尔西亚·坎托(Mircea Cantor)的作品《雄鹰不为捕苍蝇费力》通过高清慢镜头记录和分解了一只金雕飞行动作的每个细节,以及击落无人飞行器的过程。将自然界中的飞行猛禽与代表人类科技的无人机并置,这件作品在“冷眼旁观”这场“战斗”的同时,进行的是一场对于领地、监控和入侵的讽刺。

米尔西亚·坎托(Mircea Cantor) 雄鹰不为捕苍蝇费力 | Aquila Non Capit Muscas“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蒙娜·哈透姆(Mona Hatoum) 银色的球 | Silver Ball 由艺术家与Galerie Chantal Crousel, Paris提供

阿德里安·尼沃拉(Adrian Nivola)在一系列向飞行器的制造者致敬的作品中,呈现了对于天真的梦想的赞颂。“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99:99艺术网

孙:孙熳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99:如何理解展览名“筑梦”?

孙:“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这个名字分为两个部分,“筑”(Building)指实体的、理性的构筑,“梦”(Dreaming)则更偏向于感性的、跳跃的梦境与表达,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展现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总在经历的“正在构筑”和“正在做梦”的状态,也希望这个展览能够体现艺术家在理性与想象之间的取舍或者糅合时的有趣和丰富多彩。

99:“筑梦”中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孙:其实很难有可量化的标准。展览中既有一些在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或者是国内观众比较熟知的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也可以看到一些在国内展出较少或尚未被观众所熟知的作品。我们主要专注如何围绕“筑”与“梦”这两个关键词让这些作品彼此对照,产生新的对话。在这些对话中,能够感受到一些艺术史上的重要风格如何逐渐演化,对后来的作品有怎样的影响;能够发现有些作品的内核是相通的,即使创作的时间与地点差别非常大;也能对一些艺术家的创作生涯中的梦想和坚持有所感悟……这些都是展览中有意思的地方。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99:这个展览从开始策划到开幕,筹备了多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因为疫情的原因而产生一些困难?

孙:我们一般都会以三年为一个单元规划展览,因此这个展览的筹划时间可以说很长。但疫情确实带来了连锁反应,大到本来定好的合作能否进行,展览搭建方能不能到场,预定的作品是否还能运输,小到一个标签标牌还能不能按照原定的工艺打样制作。所以其实展览的方案反复修改,甚至直到4月份我们还因为疫情运输的问题做了一套紧急的备用方案。幸运的是我们的准备比较充分,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应对方法,最后还是最大程度地落实了原计划。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99:您与另一位策展人是如何就这个展览一同工作的?

孙:这已经是我与另外一位策展人斯特凡诺·科利切利·卡戈尔(Stefano Collicelli Cagol)合作完成的第二个展览了。他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策展人,他的知识系统及理论也非常扎实,这在展览调性的把控、整体逻辑、空间的安排这些方面是至关重要的。而我因为工作地点在杭州,则有幸与展厅、作品和展览相关的其他团队衔接得更紧密一些。或者可以开个玩笑说,作为联合策展人,他在这个展览中承担了形而上的“梦”,而我则更像形而下的“筑”。

“筑梦”(Building and Dreaming)展览现场,2022.5.28-2022.10.16,杭州,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99:从去年的开幕展到“筑梦”,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呈现的展览和选择的作品,对大众来说,似乎都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懂的,这是否与天目里美术馆的学术定位有关?

孙:自决定建馆以来,我们其实从来没有以“学术定位”来定义自己,也不会在展览和其他项目中刻意追求所谓的“学术化”。不过我们确实希望尽可能挑战自身能够承载的作品的多样性,并把这些形式与内容多元的作品呈现给观众。比如说持续4-5个月的行为类的作品,需要花费长时间的人力投入,与艺术家和表演者不断地磨合才能达成,这样的作品确实会需要美术馆的支持才能够有好的呈现。对于美术馆来说,展出这样的作品既是挑战也是责任。对于观众来说,一开始可能会有些陌生,但也是弥足珍贵的地方,这代表着一种发现,可以引发疑问、思考,可能还能带来心灵与思维层面上的愉悦。

开幕展“从无到有”(A Show About Nothing)展览现场,2021.12.25-2022.5.8,杭州,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展览现场摄影:吴清山

99:对于这些对于大众来说“不太好懂”的作品,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会有什么样的引导,让大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和理解这些在艺术史中有着重要价值的作品?

孙:我们当然希望观众能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创作故事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比如“筑梦”这场展览中,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与年代更近的作品被安排在一起,或者在一个展区内呈现某种艺术运动或思潮对于不同年代的作品产生的影响,这些安排会自然形成一条有上下文的观展路径,让作品之间产生有机的对话。同时我们也很注重与展览配套信息补充,从展签、展册的安排,到延伸出的电子导览、语音导览、纪录片、公教活动,怎么通过这些由小而大、从直接到发散的信息,去满足希望对展览有不同程度了解的观众的需求。

但作为观众来讲,并不需要一个模板答案。如果经过且留意了一件作品,那么可以稍加端详,如果光凭感官还不能理解含义,可以读一下展签、诠释性的文字,如果了解了作品或艺术家之后仍无感觉,那么大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喜欢这件作品”,这就和谈恋爱是一个道理,选择权在自己。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就“筑梦”展览提供了一些观展小贴士,通过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艺术流派的介绍,帮助观众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展览中的作品。

02 展览之外

美术馆对于一座城市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展览活动之外,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还通过一系列的公教活动、主题驻留项目深入到艺术普及教育与艺术家的工作中。

99:除了展览活动,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还开展了哪些艺术活动或者艺术教育工作?

孙:公教项目是我们美术馆非常重视的板块,公共教育也是美术馆需要承载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在美术馆正式开放之前,我们的公教团队就已经组织了将近一年的公教活动,目前也有展览相关、公共艺术品相关、社区联动主题、特需儿童专题等公教项目在进行。儿童导览项目Kid Matters、亲子和成人导览、还有志愿者的培训,这些也都是公教项目中很重要的环节,艺术的普及与传播都需要从身边的人开始逐渐发散出去。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举办的一个陶泥主题工作坊

99: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的日常学术研究工作包含哪些方面?

孙:美术馆正式开馆之前,我们为天目里园区筹划并委任艺术家落成了永久性的公共区域的作品,比如理查德·朗(Richard Long)的作品《石之线》,里克力·提拉瓦尼(Rirkrit Tiravanija)的茶屋作品,同时还有年度更新的影像作品项目“晴雨表”和声音作品“一年份的诗”。

理查德·朗(Richard Long),《石之线》,2019,天目里 摄影:朱海

2021年,「晴雨表」以节气更替为节奏,与全球22位艺术家合作, 播映24部当下时节的影片,形成了混合温度与湿度的影像日历。

在我们的主体建筑BY ART MATTERS 之馆之外,我们还有一幢位于天目里的驻留中心BY ART MATTERS RESIEDENCY 之驻,我们会定期做一些主题驻留,邀请不同类型的艺术家到杭州住上1-3个月并为这期间的创作提供支持,也会邀请不同行业的从业人员做一些“碎片驻留”。这些驻留的工作室也会定期对外开放,邀请观众和艺术家一起进行交流与碰撞。

“之驻”首期驻留计划的四位艺术家之一段诗雨的作品《剩余画面》

除了开馆展我们做了一本比较特别的画册之外,我们会根据后面的展览的一些特性制作比较特别的主题性画册。我们也有一个还在建设中的图书馆,届时也会和展览同步推出延伸阅读的书籍。

对于新开不久的美术馆来说,以上这些板块的工作有助于帮助我们积累资源并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的发展及研究方向。也是未来展开梳理回顾型的研究工作时的重要素材。

03 美术馆与杭州的艺术生态

99:自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开馆以来,杭州公众的反响是怎样的?

孙:我们很欣慰看到有各种各样的观众来到我们的美术馆,包括很多小朋友,也在我们的展览中玩得很开心。我们希望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是一个包容的场域,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可能——事实上,我们也很开心这样的可能正在产生中。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里的小朋友 摄影:Puzza

99:对于杭州本地的艺术生态,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如何关注?有计划做相应的研究或展览项目吗?

孙:作为美术馆生长的城市,杭州的艺术生态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在“筑梦”展览同期,我们的六层展厅正在进行的展览“CK2K2X”就是来自工作生活于杭州的中国艺术家程然的个展。这个项目也是自2017年开始,由美术馆所支持完成的。从美术馆还在筹备时起,我们就一直保持定期走访在杭州的艺术家工作室、画廊、替代性空间,未来我们可能会在合适的时候回顾这些经历积累的成果。

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 程然个展“CK2K2X”海报 该展览由艺术家跨越5年的100余部短纪录片组成,从不同视角讲述一个当代中国的故事。

04 下半年的展览计划

99:除了“筑梦”,BY ART MATTERS 天目里美术馆在今年下半年还有什么重要的展览项目计划吗?

孙:“筑梦”与“CK2K2X”组成了我们的第二展览季的内容,这两个展览将会持续至今年十月。在今年年底,我们将推出第三个展览季的内容,届时呈现的内容和空间感受和“筑梦”或“CK2K2X”又会大不相同,敬请期待。

本文图片:

© 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