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成型 交通强国建设蹄疾步稳

2022-08-23 09:28:38 作者:齐慧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人民至上、服务为本,加快推动运输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1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工程,迎来了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成型

2019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长公路隧道——米拉山隧道建成,林芝至拉萨高等级公路全线通车;2021年,拉萨至林芝铁路建成通车,复兴号驶入雪域高原;2021年,拉萨贡嘎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运,机场服务保障水平和运输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不只是西藏,10年来,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东北边陲到西南山区,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交通网络日益密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推进,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大幅改善。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擘画了我国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蓝图和美好愿景。

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交通领域各部门各单位奋力拼搏,交通网络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铁路方面,10年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7万亿元,增产里程5.2万公里。到2021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其中高铁4万公里;铁路覆盖了全国81%的县,高铁通达93%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民航方面,10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0亿元,特别是近两年连续超过千亿元,创历史新高。10年间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新增航线3000余条,航线总数达到5581条。我国旅客运输量已连续18年稳居全球前两位。

水运方面,到2021年年底,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659个,基本形成了长三角、津冀、粤港澳等世界级的港口群。

目前,我国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6轴7廊8通道”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初步形成。“2012年到2021年年底,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赤道27圈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了95%。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0年来取得的成就,为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徐成光说。

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服务支撑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运转,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加速了物流和经济流,不仅有力支撑保障了国内经济循环畅通,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强动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今年上半年,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累计发送19.46亿吨,同比增加1.02亿吨、增长5.5%,日均货物发送量等多项指标创历史纪录。

10年来,我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交通运输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

以邮政业为例。“10年来,邮政业业务收入从1980.9亿元增长至12642.3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2.9%。快递业务量从57亿件增长到1083亿件,是原来的19倍,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邮政快递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抗疫保供、保通保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作出了行业贡献。”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戴应军说。

惠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6月16日,环塔克拉玛干铁路线的最后一块“拼图”——和若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形成,南疆地区出疆距离缩短1000多公里,惠及上千万群众。

10年来,交通发展始终着眼于人民至上,发展成果由广大群众共享。旅客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动车组列车承担铁路客运量比例达到约70%,“坐着高铁看中国”成为广大旅客享受美好旅行生活的真实写照。到2021年年底,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比2012年增长了4.2倍。网约车目前已经覆盖了我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日均订单量约2100万单。27个省份开展了定制客运服务,人民群众“门到门”的出行服务得到了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谋长远,交通发展后劲十足。

8月9日,世界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在江西兴国举行竣工仪式,标志着世界首条永磁磁浮空轨试验线投入使用。这是针对不同交通出行需求,构建多层次、一体化、更便捷的交通网络的积极尝试,更是我国交通领域不断创新突破,积累发展后劲的写照。

10年来,交通运输科技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坚持创新引领,“复兴号”高铁等达到世界一流水平,C919大飞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等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铁、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等一批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运,标注了中国建造的新高度。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新能源公交车占城市公交的比例超过66%。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不断深入,智能船舶、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配送、自动化码头等加快发展,中国交通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凸显

打开购物平台,江苏宿迁的花木、山东日照的干海鲜、湖南怀化的冰糖橙、陕西延安的苹果……全国各地的优质农副产品都可以在网上点击购买,这得益于交通领域的进步对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农村公路领域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7433亿元,其中用于贫困地区的投资就达5068亿元,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解决了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顾志峰表示,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1年年底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年底的446.6万公里,10年净增了90多万公里,为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也让广大农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愿望一步步变成现实。5万多个建制村通了公交车,邮政网络加速下沉,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有效服务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

全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初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实现内地与港澳间一小时通达,长三角地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加快建设,黄河流域跨区域大通道基本贯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

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签署22项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72个双边和区域海运协定、131个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中欧班列、丝路海运、中欧陆海快线、空中丝绸之路极大便利了国际运输,“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国际道路运输合作范围拓展至19个国家,水路国际运输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国内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定期航班通航44个国家的75个城市。

“我们相继开通了蒙内、亚吉和中老铁路,持续推动境外铁路项目合作,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介绍,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5个城市,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和突出亮点。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交通充分发挥了带动投资、拉动消费的积极作用,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目前全国规划建设了近80个临空经济区,其中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17个。通航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业态不断丰富,年均飞行小时增速为12.5%,通航机场达到了339个,通用航空器达3045架,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约83万架,年飞行小时达到了千万小时的量级。“通航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说。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张茜楠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