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渭南市卫健委传来消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卫健委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健全完善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重点,全力推动中医药体制机制建设,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基础建设、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文化宣传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以县级公立中医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为基础,民营中医专科医院为补充,融中医诊疗、预防保健、康复养生、文化宣传、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出政策、建机制,提升中医药事业发展格局。我市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制定出台《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建立渭南市中医药联席会议制度,在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独特作用、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与开放发展、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等8个方面统筹推进,凝聚高位谋划、部门联动、整体推进的发展合力。
全面启动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蒲城县、澄城县中医医院陆续开展整体搬迁项目建设,白水县中医医院实施门诊楼项目建设,潼关县中医医院开展传染病区基础建设。截至目前,蒲城县、澄城县、潼关县项目完成建设投入使用,临渭区中医医院即将搬迁。
以用为本,夯实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市卫健委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2022年,争取全省中医临床、护理、中药等优秀人才培养名额9个、全省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培训名额25个。积极申报大学生订单定向培养,组织住院医师开展规范化培训,全市共设置市级中医临床带教点45个,为方便基层医技人员传承、学习中医药诊疗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持续开展基层中医骨干人才培训,2022年7月,邀请省、市级专家对来自全市260余名中医馆骨干人才进行为期15天的集中理论学习及实践操作培训。近年来,我市共计培训基层中医馆骨干人才2700余人次,提高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水平,为基层人民群众享受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奠定基础。
真抓实干,抓好中医药传承保护工作。市卫健委积极开展民间中医药传统知识挖掘、整理、保护工作,评选出两批疗效确切的民间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28个,较好地保护民间优秀中医药文化。依托省级项目全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在6家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8个,为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研究、继承搭建平台,构建名医带名科、名科带名院的重点特色医院发展道路。2022年,澄城县中医医院程茂庆工作室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华州区中医医院刘胜利工作室、富平县中医医院王文峰工作室获批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通过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在基层形成中医药学术经验传、学、帮、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提升各医疗机构中医药文化氛围和服务水平。聘请米烈汉、顾植山、雷忠义、王三虎等国家级、省级名中医在基层中医医院开设工作(室)站,定期坐诊,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强化宣传,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2022年,在全市开展多轮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开展义诊活动30余场次,接待群众5000余人次,义诊3000余人次,发放相关宣传材料、中医药知识健康读本和健康教育处方1500余份。在8个县(市、区)同时开展“中医文化进校园”活动,由各县级中医医院对口一所中小学,以讲中医药经典故事、中医药保健知识、中草药种植等知识为载体,激发孩子相信中医药、热爱中医药、传承中医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提升预防疾病的意识,做到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从娃娃抓起。2022年6月29日,在渭南城区中心广场举办陕西省中医药文化传播暨庆祝《中医药法》施行五周年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文艺汇演、义诊咨询、中医药适宜技术体验、民间传统知识授牌等形式,充分展示我市近年来中医药工作取得的成就,展现渭南中医人的气质、风采,营造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精神、推广中医技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发挥优势,抗击疫情。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市卫健委迅速行动,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助力疫情防控。充分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优势,将中医药提前干预作为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举措,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渭南市新冠病毒中医药预防方案(成人、儿童、重点人群版)》和《渭南市应对新冠疫情全员中医药预防干预指导方案》,在全市推行,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政策支持。组织市级中医药专家形成中医药疫情防控专家梯队,为常态化救治和紧急情况下中医药救治做好人员储备。渭南市中药饮片储备量持续保持在64万人次/疗程,中成药储备量持续保持在17万盒左右,确诊病例中医药治疗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