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推进乡村振兴的这套26444“工作法”可复制、可借鉴

2023-03-23 16:32:53 作者:贾军飞

1af6cd7086a06775043d577477f23461

去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巩固、发展、振兴,探索创新"坚持两业并举、突出六项重点、坚持四向发力、严把四道关口、聚焦四个关键”的26444工作法,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坚持两业并举——

稳固基础促增收

紧盯产业和就业,做好增加农民收入的"两业”文章。出台产业发展、产业奖补政策,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进"三变”改革等措施,全方位提升产业带动能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40.45万亩,实施玉米增密度提单产86.7万亩,完成马铃薯标准化生产60.2万亩,实现全市2967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收益全覆盖,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速14.2%。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系列活动,通过创办帮扶车间(社区工厂)、培育就业帮扶基地、鼓励自主创业、开发公益岗位、"点对点”精准劳务输送、发放跨省交通补助等,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举办招聘会27场,帮助就业676人,各类企业招聘就业205人,社区工厂和帮扶车间吸纳就业24221人,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16296人,脱贫人口自主创业136人、参与技能培训4672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4.3万人,实现就业数量质量双提升。

突出六项重点——

巩固成果强保障

聚焦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兜底保障和移民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控辍保学动态监测和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大病救治率和慢病签约服务率均达到100%。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完成危房改造1028户、宜居型示范农房建设360户和抗震改造48户。安排专项资金2.2亿元,建成供水工程730处,解决和改善24.7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市7.6万脱贫人口纳入农村低保、1.17万脱贫人口纳入农村特困供养,织牢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

坚持四向发力——

强化帮扶聚合力

通过强化扬榆协作、驻村帮扶、村企共建、南北对口帮扶等措施,聚力打造可持续社会帮扶新机制。深化扬榆协作,投入资金2.04亿元,实施项目46个,帮助销售农产品金额2.32亿元。实施"村企共建”,204个企业结对帮扶206个薄弱村,帮助建强村级党组织、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项目、促进劳动力稳岗就业、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支持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开展消费帮扶。开展南北对口帮扶,出台《关于开展市内区域对口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北部6县市区对口帮扶南部6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严把四道关口——

加强监管提质效

坚持把加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管理作为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举措,严把项目资金入口、审核、进度、资产监管四道关口,促进项目质量和资金效益双提升。把好项目入口关,聚焦巩固衔接、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并实行动态管理。2023年,共储备项目5113个,预算总投资51.06亿元。把好项目审核关,优先纳入群众需求强烈、短板突出的项目,提高入库项目质量。把好项目资金进度关,建立"红黄蓝”资金支出预警和"月通报、季点评、全年考核”制度,通过防止返贫信息系统、财政直达系统监测进度,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和项目实施效率。2023年,已下达中省资金67157万元,安排项目765个。把好资产监管关,全面摸清资产底数,完善运行管理机制,确保持续发挥作用。

聚焦四个关键——

补短强弱抓示范

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示范带动"四个关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硬化自然村道路573公里,完成安防工程635公里,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加快推进。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7.2%,快递服务覆盖率达99.3%。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村庄绿化美化工作有序推进,2.01万座改厕任务全面完成,1.7万座问题户厕整改工作基本完成。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建立"网格化管理、干部联重点户、党员联农户、积分联奖惩”的"一网三联”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