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由安康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开展的“牢记嘱托担使命 踔厉奋发向未来”系列新闻发布活动第二场在汉阴县举行,发布会现场设在顺祥碳素公司火热的项目工地上。
活动以“专场新闻发布+现场观摩采访”方式进行,聚焦汉阴县经济质效、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巩固衔接、民生福祉等方面生动实践,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展示汉阴三年来的变化。
汉阴县委书记刘飞霞介绍,汉阴县坚持项目为王,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产业项目”的鲜明导向,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动能强劲。
2020年以来,汉阴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3亿元,年均增长7.5%;累计招引项目273个,协议引资242.05亿元,连续两年获评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县。
2022年,汉阴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增速居全市循环发展县(区)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1%,居循环发展县(区)第2;全体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增长6.7%、5.1%、7.1%,居循环县(区)第1、第2、第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新型工业持续扩张。月河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经开区,并入选首批“陕西秦创原总窗口地市协同创新基地”,入园企业达176家,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69家,2022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居全市循环发展县(区)第1。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目前,汉阴县建成省市级农业示范园区47个,获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入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第三产业提质增效。双河口古镇老街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三沈”文化产业园列入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获评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巩固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汉阴县相关经验做法入选省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两说一商”机制在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321”数字化治理经验入选全国“网信工作创新实践50例”。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消费帮扶、苏陕协作、“两说一商”等经验做法在全国交流,乡村振兴之路蹄疾步稳、未来可期。
3年来,汉阴县聚力推进稳增长、兴产业、促振兴、惠民生各项工作,阳安铁路复线、G541国道汉阴段等项目建成通行,洞河水库、月河综合治理试验段等一批解民忧、暖民心的重大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
下一步,汉阴县将纵深推进“5775”发展战略,接续建设“锦绣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