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艺学院85周年丨刘妮:馆校(院、团)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3-04-10 15:40:40 作者:刘妮

85年前的今天,在抗战最艰苦的严峻时刻,中国共产党举全党之力,在延安创办了中国大地上唯一一所综合艺术教育机构——鲁艺。延安办学近八年,鲁艺沿着鲁迅的道路,肩负“实行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政治使命和文化担当,团结和培养了来自海内外的艺术家们、文艺青年们结成坚强的文化统一战线,用艺术创作为中国人民凝聚精神、汇聚力量。85年来,在百年党史中,鲁艺作为一个巨大的存在,至今深度影响着社会主义文艺和高等艺术院校教育发展走向,从鲁艺基因里走出40余家艺术高校、文艺院团,继承着鲁艺薪火。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回望鲁艺85年光辉历程,深刻挖掘和充分利用革命文艺发源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弘扬和践行延安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重塑延安文艺精神,服务新时代馆校协同育人,是此次纪念活动的目的所在。为此,鲁艺老家希望与各传承单位、相关文化院团机构共同推动“馆校(院、团)融合高质量发展”,服务新时代的新要求、新实践。

挖掘文化内涵,彰显鲁艺价值。十八大以来,中省市各级高度重视,联合启动鲁艺旧址修复和场馆建设,历经10余年建成中国唯一文艺专题纪念馆和30余个艺术家展馆,中国革命艺术家博物院、中国革命文化家园规模呈现。

广泛征集文物,把鲁艺故事讲给世界听。在鲁艺家人的大力支持下,2009年至今,冼星海音乐指挥棒、《黄河大合唱》经典作品重回诞生地,赠送埃德加.斯诺夫妇的6幅版画作品漂泊80多年后从美国归来,一批一批绝无仅有的珍贵文物和经典作品陆续回家,不断丰富着鲁艺宝库的记忆,强化鲁艺精神高地的辨识度。在此基础上,我们深挖内涵,拓展文化传播,推出《新中国文艺从这里走来》等一批主题鲜明的专题展览推向全国各地;立足央视主媒,三年来推出十几档专题系列节目,央视《开讲啦!》《人民的文艺》《延安记忆》《延安印迹》等专题片和系列短视频,用艺术视角阐释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让鲁艺声音走向全国。

立足资源禀赋,共建精神家园。深耕打造文艺经典党课、系列专题课,建成革命文艺师资库,开展革命文物资政育人教育培训工作。我们与众多传承单位共建延安教育实践基地、艺术实践培训基地,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合作研发主题文创,拓展国际展览。与中央文干院、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合作,分别建成延安培训基地,打磨出一批全国文旅、全国文联两大文化系统干部培训、领军艺术人才菜单式定制课程课程,培训工作走向专业化与精细化。以文彰旅,以旅塑文,在中国文联和中国美协的大力支持下,延安木刻版画艺术中心即将在鲁艺西山原鲁艺木刻工场旧址建成并投入运营,届时举办首个全国木刻双年展。该项目集木刻版画创作,艺术采风深扎,干部培训,科研研讨等,实现吃住行均在鲁艺的一体化的综合板块,并以此来复制文学、戏剧、音乐等全域应用基地,全力打造专属“延安鲁艺自制”的核心精神IP,提升鲁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国际影响力,实现革命文化在新时代资政育人与创造性转换赋能魅力中国,乡村建设等文旅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

2021年我曾代表陕西省文物系统参加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革命文物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发展论坛,做了《美育铸魂创新革命文物传播途径》主旨发言。自那天起,深化馆校合作的意愿便日益强烈。为了进一步推动馆校(院、团)融合发展走深向远,发挥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互相赋能的馆校融合发展机制,共同推进鲁艺文化高地社会认同,赓续红色血脉,培育具有延安特色、新时代需求的育人、育才远景目标,我诚挚地希望与大家建立健全馆校(院、团)融合发展机制。

着眼需求端,以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学术理论研讨、文艺“深扎”创作实践、策划举办展览、文创产品、文物数字化应用、举办“黄河大合唱国际音乐节”等为主要融合方向。发力供给侧,扩大文物开放,提高文物利用效能。馆藏文物优先服务传承单位、文艺院团理论研究、实践创作、毕业设计等,邀请参与鲁艺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思政课程研发。建立融合高质量发展定期协商机制,每年5•23、10月15日举办馆校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搭建文物科研、文化培训、文艺创作、产业培育的综合服务平台。携手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普及、生动讲好党的故事中国故事延安故事、全社会文明风尚培育、文化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行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