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周年前,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毛泽东同志出席成立大会,号召“要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导下,实现文学艺术在今天的中国的使命和作用。”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同志在鲁迅艺术学院演讲《怎样做艺术家》。他提出:我们在艺术论上是马克思主义者,“艺术作品要有内容,要适合时代的要求、大众的要求。鲁迅艺术学院要造就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生活经验、良好的艺术技巧的一派艺术工作者。”这三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便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他指出:恰恰是完全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少了,成为没有伟大作品的主观原因。为此,文艺工作者要到大千世界中去、到实际斗争中去、到人民群众去。到活生生的实际生活中向人民群众学习,是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的根本的前提条件,这也是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开辟的伟大的艺术家的成长之路。
第一,劳动实践创造了历史、创造了文化、创造了艺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最基本的观点,也是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科学根据所在。只有到群众中去,解决政治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理想信念问题,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家、人民的艺术家、伟大的艺术家。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引言部分第一个问题讲“立场问题”、在结论部分第一个问题讲“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从列宁明确的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的观点出发,强调革命文艺应该为最广大的人民,即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服务,从而为广大艺术工作者成长为伟大的艺术家,提供了方向的指导。
第二,“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政治、艺术和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人的类活动”。凡属文学艺术,作为观念形态的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这是自然形态的文艺矿藏,尽管粗糙和分散,但也是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的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只有到现实生活中向人民群众学习,在获取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的条件下,“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得自己的作品内容充实,适合时代的要求、大众的要求。
第三,中国共产党把文化革命、审美革命纳入社会革命的范围之内,致力于“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正是站位革命战略和历史视阈,毛泽东同志高度称赞“五四”以来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赞扬他们推动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发生了“极大的革命”“极大的发展”,批判艺术至上主义是一种唯心论,强调艺术上的政治立场是不能放弃的,要以“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另一方面,努力推动文艺和学术发展繁荣,一贯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有反革命不让发表,这是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同志强调“学会使用辩证法”: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不仅如此,而且还要根据群众的需要和现实的需要,使较低级的艺术逐渐提高成为较高级的艺术,达到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在鲁迅艺术学院讲话时,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至于艺术技巧,这是每个艺术工作者都要学的。因为没有良好的技巧,便不能有力地表现丰富的内容。到群众中去,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技巧。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其根本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