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村出了个稀罕事。
村头被丢弃多年的石碾子,最近突然被找了出来,装上碾架,放在了村里那棵40多年的老核桃树下,成了休闲娱乐设施。
村里老人回忆,这个石碾子大有来头,有100多年的历史,陪伴了好几代村民。当年,村里人专门从山西把它运回来,用它碾辣子、磨面粉,是村里的“宝贝疙瘩”。近些年,随着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石碾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被丢弃在村头,慢慢地被杂草淹没。直到这次村里建设文化广场,石碾子才重获“光明”。
如今,傍晚的闲暇时光,常有老人带着孩子在广场游玩。孩子们合力推转石碾子,核桃树下传来银铃般的笑声。
“找回石碾子,是为了承载村落文化底蕴,留住一份乡愁。”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月亮湾村党支部书记张邦学说,“除了石碾子,我们把打洋芋糍粑的石窝也搬到了广场,还改造了柴堆、石堆,安装了健身器材。现在这里成了村子最热闹的地方。”
月亮湾村的变化,是杨斜镇统筹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杨斜镇以“改造一村、美丽一村、富裕一村”为引领,全面摸排土坯房1392户、厕所4661座,对辖区内老旧土坯房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修建改建卫生厕所,同步修建入户路和小广场以及洗澡间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宜居功能。
4月11日,月亮湾村3组村民沈根劳对自家老房进行整修。用小青瓦铺筑屋脊、粉白外墙面、重新油漆门窗、改造屋内线路……老沈这两天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心情却越来越好。
“修自家房子,哪里还会怕累,肯定是加班加点干。镇上政策好,老屋重修给予1.5万元补贴。这次,我一共花了3万多元翻修房子,等于自己只掏了一半的费用。”老沈抹了抹额头的汗水,激动地说。
老沈家门前,夹在两个花园之间的新卫生厕所与洗澡间已并排修好,方便又美观。对此他很是得意:“我家原本就有太阳能热水器。这次翻修厕所,索性就把洗澡间也建在旁边,全家人使用起来更方便。村里人都夸我家规划得好。”
如今,和老沈家一样,月亮湾村家家户户越变越美。村道路边种植了6000株矮化樱桃树、1000棵牡丹;村民家门前都留出小花坛,种了小葱、青菜等。远处山坡上野生的连翘长势正盛,呈现出一幅山水乡村的美景图。
“杨斜镇是商州区面积最大的镇,地域广阔。平时,我们下乡开展工作,去最偏远的村子比去一趟西安还远。”杨斜镇镇长韩学纠说,“地域面积大,加之各村基础设施条件和风俗习惯差异较大,我们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黄柏岔村海拔高、水资源丰富,村里的小河常年有水,镇上就在这里引进了冷水鱼养殖项目。
4月11日,在冷水鱼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徐路正在熬制五倍子汤药,计划给鱼池消毒。“前两天下雨,河道发水,导致杂物进入养殖池,影响了水质。趁这两天天气好,我们专门用中药材对养殖池进行消毒,确保养殖安全、保障鱼的品质。”徐路说。
在养殖池内,记者看到鸭嘴鲟在池水中游动。“这种鱼嘴长度几乎占了身体的三分之一,外观比较奇特,是今年3月初我从四川考察后引进的。目前,我已在养殖场投放了几百尾,正在试验阶段。”徐路介绍。
目前,黄柏岔村冷水鱼养殖基地建有标准化养殖池20个,共养殖中华鲟、鸭嘴鲟、金鳟、虹鳟20万尾,成品鱼的市场价每斤在40元左右,主要供应西安及商州区周边的水产市场、饭店,年销售额800余万元。基地为当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免费提供技能培训,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冷水鱼特色养殖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一村一品,特色发展。在月亮湾村,100万袋香菇菌棒正在养菌,为丰收积攒着力量;在秦华村,500余亩的杜仲桑树应用基地拔地而起,村里引进了陕西紫元春酒庄项目,不仅让村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收入,还让村民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林华村,刚刚采摘的羊肚菌正在晾晒,这种珍馐晒干后每公斤能卖到2000元。
“接下来,杨斜镇将紧紧围绕全省‘三个年’活动,继续做深‘村企联建’模式,做实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做强资源循环利用新体系,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韩学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