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印台区陈炉镇:用瓷片和罐罐堆起的历史博物馆

2023-06-05 14:42:01 作者:郭佳欣

院墙、小路、花台……这些乡村里随处可见的日常景观,却在铜川的这个小镇上以一种更加独特的姿态呈现。6月3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随“传统村落万里行”网评品牌活动媒体团一行来到了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感受这里1400年灼灼不熄的炉火,聆听瓷器与人之间的清脆碰撞。

漫步在陈炉镇用碎瓷片铺就的小路,两旁依山排布、窑上叠窑的民居半遮半掩坐落在片片树荫和鲜花缤纷中,民居们用罐罐堆起的错落有致的院墙,让陈炉镇悠扬的瓷音不断激荡、回响。作家贾平凹在描述陈炉镇时曾这样写到:“台阶是瓷的,水沟是瓷的,就连地面也是竖着瓷片一页一页铺成的。站在这里一声呐喊,响声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韵长,使人油然想起古罗马的城堡。”

作为耀州窑国内唯一遗存的“炉火千年不绝”的烧造基地,陈炉镇烧制陶瓷的历史可上溯到1400多年前的北周时期。据考古发现资料显示,陈炉镇有金、元、明、清陶瓷烧造区30余处,窑炉40余座,作坊遗址和各时代典范文化堆积面积20多处,采集和出土文物标本1.5万件(片)。

微信截图_20230605103019

“一座座窑炉星罗棋布,一排排作坊鳞次栉比,一堆堆产品光彩夺目。炉火呼呼呼,产品一堆堆,刀具嚓嚓嚓,瓷片哗哗哗,汇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这是镇上的民间讲解服务部讲解员吴欢喜口中20世纪陈炉镇的真实场景。

由于传统窑难免存在污染严重、产能低耗能高、生过烧严重等问题,因此镇上大部分的窑炉都进行了绿色升级。新型梭式窑炉以电和气为能源,可有效避免传统窑造成的环境污染。镇上目前有将近4、50座废弃窑炉,而龙凤山脚下一座废弃的古窑洞,就是陈炉镇这个“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里珍贵的“藏品”之一。

吴欢喜介绍,这座窑的铁门门后是煤炭和窑床,墙脚左右各有两个烟道,窑顶上有烟囱,窑床前的匣钵可以保热保温,让陶瓷品在烧制过程中受热均匀。匣钵经过反复烘烤会收缩、裂纹、变形,而它作为废弃物非常结实,很难处理。“陈炉镇的制瓷历史有1400多年,有多少这样的废弃物?用之为宝、弃置为废,智慧的陈炉人用它垒墙,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吴欢喜认为,陈炉古镇的特点——原始、古朴、独特、自然,积淀千年的历史并非旅游开发可以造就的。

拉坯、修坯、绘画纹饰、施釉……在王家瓷坊内,工人们正在分工有序、技术娴熟地制作陕味十足的“大老碗”瓷器。“大老碗”是陈炉独有的传统青花瓷,当地人叫做蓝花,上面绘制的写意花鸟鱼虫简练概括,或是缠枝牡丹,或是一尾小鱼,亦或是聊聊数笔的兰花、苜蓿花,个个生动鲜活、惟妙惟肖。

陈炉镇瓷坊里的工人大多为本地居民,很多人从小就看着父辈做陶,后来便也选择走上制瓷的这条路。陈炉人对陶瓷器的坚守和传承,雕琢出了陈炉镇的一砖一瓦,他们的努力也让这座古老又现代的镇子得以被世人看见。2008年,陈炉古镇被命名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一个个转动的坯件将继续在炉火历练中,把小镇的历史讲到悠长。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