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别城市喧嚣,在水畔草坪扎营,或打闹嬉戏,或野餐小酌,或仰望星空……露营的快乐您体验过吗?
近两年,露营逐渐成为延安假期出游的“顶流”。无论是城市公园,还是近郊乡野,随处可见帐篷林立。
原本小众的露营为何突然成为潮流?露营经济带来了哪些新消费趋势和商机?快速增长的露营行业又面临着哪些新问题?未来,露营经济发展将走向何方?记者在采访中寻找着答案。
■ 新的生活方式
“只要周末天气好,我家娃就心痒痒的,闹着要去露营。”市民张玲玲对记者说起露营时满脸笑意,“扎个小帐篷,搭个小方桌,吃点小烧烤,心里别提多美了。”的确,如今每逢天气晴好的周末或节假日,仿佛“半个朋友圈都在露营”。
露营到底有多火,从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可见一斑。记者在抖音查询看到,关于“延安露营”话题的播放量达46.3万次,其中不乏各式宝藏露营地推荐,“诗与远方”“岁月静好”“回归苍野”等成为露营基地的重要标签。
6月18日正值周末,90后小伙王浩浩一早就拿上提前收拾好的行装,驱车和朋友赶往甘泉县的一处宝藏露营地。
鉴于上次露营时“去晚了没好位置”的经历,王浩浩一行上午10时就赶到了露营地,精心挑选了一块安静、开阔、离停车场和厕所都不远的草地,然后开始扎帐篷、支桌子、摆食物、秀自拍……
当天微风习习,气温不高。临近中午,原本空旷的草坪上已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帐篷、吊床、野餐垫。人们在这里或谈天说地,或准备食材,尽情享受着周末的轻松惬意。
王浩浩告诉记者,由于远离市区,这里之前少有人来。但随着露营的迅速兴起,如今这里却成了不少市民的“度假胜地”,晋级为新的“网红”露营打卡点。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枣园公园等地,发现露营已经成了随处可见的“风景”,一些游客甚至评价为“有草的地方就有帐篷”。
露营这股风,为何吹得如此热?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之前疫情影响了很多人的远途出行计划,露营便成为了远途旅行的“替代品”。现在虽然生活逐渐回归正常,旅游活动也开始多元化,但不少人已经把露营当作一种爱好,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市民李先生是一名露营爱好者,有着好几个延安露营群,他所在的露营群中,最多的有将近500名群友,最少的也有100多名群友,基本每周都会相约外出露营。“群里只要有人发现风景美丽、适合露营的新地点,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前去体验,每次都很尽兴很舒心。”在李先生看来,露营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说起怎么爱上露营的,市民张阿姨也侃侃而谈。56岁的张阿姨退休后一直在帮儿子照看小孩,去年在儿子的建议下,一家人周末驾车去郊区野餐。“当时就觉得稀奇,虽然和我们小时候过家家很像,但食物丰富得多,也热闹得多。”
有了几次露营体验后,偶尔在儿子儿媳上班时,张阿姨就拉上自己的朋友一同去露营。“过去只能在家照看孩子,顶多在小区楼下溜达,但现在有了露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大自然里玩乐,我也可以好好享受休闲时光。”张阿姨说。
不难看出,曾经小众的旅游方式,正在成为延安一项老少皆宜的大众休闲娱乐活动。
■ 新的消费场景
这几日,市民王先生购买的露营装备陆续到货。
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从去年迷上露营的。每次选择露营装备时,虽然知道有些东西不一定实用,但总会忍不住去看看,然后抱着“说不准就用上了”的想法下单。现在已经购买了近万元的露营装备。
和王先生一样,热衷购买露营装备的市民还有很多。
6月22日,记者在城区一家户外用品店内看到:户外用品专区里,露营用品占据了货区一多半的位置,大到帐篷、睡袋、折叠桌椅,小到餐具、锅具、露营灯,几十款露营用品让人眼花缭乱,且时不时有顾客进店询问购买。
“我从事户外用品销售有6年了,自2020年开始,生意明显比以前好了很多。尤其是帐篷、天幕等,已经成了露营一族的‘刚需’。”该店负责人李强说。
露营的持续火热,不仅推动着露营装备的畅销,还催生了露营地的建设。
6月19日,夜色渐暗,在位于新区的一处露营地,老板常小帅正忙着招呼前来露营的客人。
一年前,常小帅与露营结缘。谈及创业机缘,他说,除了他本身喜欢户外露营,最重要的是看准了“露营热”背后的消费潜力。
与身处大自然的露营不同,常小帅的露营地走的是城市化精致露营线路。3000多平方米的绿地上,放眼望去全是清一色的白色天幕,露营者可以在这里喝下午茶、吃晚餐等。“真正的露营发烧友都是去大自然里找个地方,自己搭建帐篷。我们这种露营方式,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场景和氛围。”常小帅说,如果天气好,露营基地基本每天爆满,甚至需要提前一天预订。
随着露营热度的不断上升,大众对露营的需求和体验也逐渐提升,许多露营爱好者们已不满足于在草地上支起一顶帐篷的单一露营模式,而是寻找更多的露营玩法,不少露营需求已延展到庆祝生日、求婚、公司团建等场合。这也让许多景区看到商机,相继推出了音乐表演、露天电影、民宿等多种专业配套服务。
青山如黛,绿水如屏,抬头是星空,远眺有青山……这个夏天,黄龙县清风宿·黄龙森林度假营地吸引了不少游客。
记者了解到,该营地位于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风景秀美的黄龙山蔡家川林场,营地除居住帐篷外,共分为十个度假功能区,分别是音乐舞台、褐马鸡观赏区、露天电影、山野餐厅、无动力乐园、自行车驿站、森林瑜伽、林下桌球、森林书屋,精细化的服务让游客体验感“拉满”。
清风宿·黄龙森林度假营地主理人毛云鹏介绍,自今年5月1日开业以来,游客日接待量200人,一举成为黄龙景点中的顶级网红。
不得不承认,露营正在不断解锁各种新的消费场景,激发延安消费活力。
■ 面临“成长”烦恼
“看上去很美”的露营,其实也有诸多“成长的烦恼”。
6月23日,在新区人民路附近,记者看到一只烧烤架正在滋滋冒烟,上面放着火腿等烧烤食材,而烧烤架的主人却在一旁打着游戏,已然忘记了自己的“职责”。“这里草坪多,稍不注意很容易引发火灾。”热心市民李师傅担忧地对记者说。
走访中,记者发现这样的不文明、不规范行为还存在不少。比如有人为了“逃避”露营地的相关费用,选择在风景不错的地方随意停放车辆,或是在禁止露营的公园绿地、休闲广场露营,不仅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还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大部分游客素质还不错,会把垃圾投入附近的垃圾桶,把车停在停车位,但总有个别游客随意停车、乱扔垃圾。”枣园公园附近的一位居民说,节假日和周末游客往往比较多,垃圾量也比平日增加好几倍,不仅大家的居住环境不美观,保洁员的工作量也比平时大很多。
与此同时,一些“看上去很美”的露营地存在“买家秀”与“卖家秀”差异较大的问题,别人“滤镜”下的照片看上去很美,自己实际体验后却觉得并没有多美。
对于市民杨姗来说,今年5月初的一次郊外露营便是如此。
露营之前,杨姗特意做了很多“功课”,千挑万选看中了一个位于郊区的“网红”露营地——荒野静谧,环境优美。可当她驱车半个小时抵达后,一下傻眼了:这里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没有卫生间,其他游客产生的垃圾也无人清理。
此外,还有不少露营爱好者表示,现在很多露营基地只提供场地、烧烤、住帐篷之类的固定服务,缺乏特色,很多小伙伴体验几次后就感到乏味,退圈的大有人在。
事实上,随着从业者蜂拥而入,素质参差不齐,露营基地的服务质量也难以保证,不免会给满怀期待的露营者带来不好的体验。
前不久的“端午”假期,市民马龙就踩了雷。
“假期露营的人实在太多了,感觉营地的服务有些跟不上。垃圾箱堆得满满的半天没人处理,露营用火也没有专业人员指导,体验感不是很好。”马龙略显失望地说。
露营承载着人们健康休闲的美好愿景。前进道路上,让火出圈的露营真正撑起生活的美好,让人们舒心地感受“诗和远方”,是延安露营行业应该努力的方向。
■ 未来发展可期
2022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做大做强做优露营旅游休闲产业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等指明了方向。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延安该如何规范引导露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诚然,露营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正处于快速成长期,需要得到扶持、引导和规范。而一直以来,延安也在积极贯彻落实《意见》相关要求,加强部门间协调联动,在安全保障、规划建设、规范管理、环境营造等方面同向发力,确保露营经济在合法、安全、生态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但如何让露营经济更好地承载起“诗和远方”的美好呢?
在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亲近大自然、亲近山水原本是好事,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也呼吁游客提高自身素质,在休闲的同时保护好环境。此外,露营基地要注重客户体验,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赢得客户口碑,做到“吸客”又“留客”。
陕旅集团延安公司团建营地中心总经理孙红晓则认为,露营经济日益火热,做优品质尤为重要。延安每个露营地的资源禀赋不一样,为了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就必须着重打磨具有差异化特色的露营文旅产品。这样不但能提高游客的回头率,也能吸引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才能维持露营地长久的运营和发展。
冯菊香是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在她看来,露营经济和文旅产业紧密相连,作为有着丰富文旅资源的红色城市,延安可以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开发更多适合野外露营的自然景观;深挖人文特色,例如推出“红色文化景区露营“”延安美食露营”等主题露营活动,让民众在享受美景、美食的同时也能深度体验历史和文化的氛围,丰富露营旅游休闲体验。
露营经济,未来可期。相信,只要继续朝着规范化、精细化方向探索,延安露营经济的发展之路定可以走得更稳、更久、更远,人们才会在家门口遇见更美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