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全力推进政策获得难、市场准入难、要素保障难、融资增信难、人才引留难、企业办事难等堵点痛点问题破解取得新突破,结合《咸阳市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咸阳市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平稳向好若干措施》和工作实际,我市制定营商环境“五聚焦十突破”工作方案,更大力度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硬基础。
聚焦“不能办”,在政策创新上求突破。在“容缺受理+承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围绕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并联审批,最大限度、最大效能实施项目建设审批许可事项“容缺受理+承诺制”,对相关资料缺失且县市区(园区)或企业承诺在规定时限内能够补齐的,审批许可事项先行进入审查阶段,加快办理审批,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需求。在解决“一刀切”上取得新突破,区分不同行业特点,探索“一业一策”精准执法,破解遇到问题一律“关、停、限”等随意执法、过度执法、任性执法等问题;建立“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等柔性执法机制,推行“企业平静日”制度,持续深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城市管理执法等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推动更多跨部门联合监管,创新实施“综合查一次”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干扰。
聚焦“不好办”,在纾困解难上求突破。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紧扣重点企业生产需求、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在电力增容、线路迁移等重大事项上超前规划布局,确保电力保障质效双提升;在工业集中区、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配套上一次性规划、同步建设,减少重复开挖、持久围挡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破解企业货物运输难等问题;延伸公交站点,增加公交车运营时间频次,增加公共车位资源供给,破解企业员工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在解决企业融资难上取得新突破,完善重点产业链和市级重点项目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制度体系、容错纠错机制,激发银行机构人员服务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破解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和企业“贷不了、贷得少”等问题;用好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工具和利率奖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无抵押信用贷款和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加大困难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主动对有困难的企业实行展期、无还本续贷、延长还款期限等政策;定期举办银税互动、政银企对接活动,创新“政银担”合作模式,做好“咸阳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和延伸辐射,畅通上市“绿色通道”,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度。
聚焦“不会办”,在服务企业上求突破。在项目建设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在坚持领导包抓重点项目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复制推广兴平市“项目管家”经验做法,将年度建设项目纳入“项目管家”帮办代办服务范围,建立一对一“管家”全链条和“1+1+N”(即:项目管家+企业+相关职能部门)服务模式,发挥“三团两库”企业服务专员优势,拓展帮办代办服务事项范围,全流程服务项目落地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在企业政策“获得”上取得新突破,加大入企调研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精准把握企业所需所求制定政策;通过各类平台媒介,运用“人宣+技宣”等方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努力消除县市区、园区服务企业“中梗阻”问题,打通最后“一百米”,有效解决企业获取政策难问题,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信心;坚持诚信为本、守信为要,进一步加大惠企政策刚性兑付力度,切实把中省政策特别是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承诺及时兑现到位。
聚焦“不通办”,在系统落实上求突破。在“准入即准营”上取得新突破,创新服务审批方式,以“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突破口,区分行业类型对企业开办、行业综合许可、涉企经营许可,探索推行“流程接续、业务衔接、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证照同发”联办模式,打造准入与准营一体化工作模式,着力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问题。在“跨区通办”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探索解决西安—咸阳—西咸新区“人才同城化待遇”“企业资质跨城互认”等一体化发展的难点痛点,突破一批行政壁垒和制度约束;进一步扩大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都市圈通办事项范围,在市场准入准营、电子社保卡申领、跨区域办税等方面建立健全异地同标、帮办代办、结果互认等机制,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逐步缩小与市场主体诉求差距大等问题。
聚焦“不用办”,在为民便民上求突破。在“免申即享”上取得新突破,推行退税减税和就业补贴一站式办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打通数据壁垒,再造办理流程,破解退税减税和降低社保费率“迟、慢、繁、难”等问题,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实行免予申报、直享政策。在“无证明城市”建设上取得新突破,紧扣企业和个人常用常办的证明证照,通过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证照证明电子化等方式,持续完善不动产登记证明、不动产权证、居民养老个人参保缴费证明,加快应用会计行业、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实现更多证照免提交、在线查、不用办,有效破解企业和个人多头跑、往返跑、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