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臂挥舞,焊光闪烁……8月的榆林,处处升腾着发展的“热浪”。
在榆林化学公司50万吨/年DMC(碳酸二甲酯)项目工程现场,目之所及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作为我国目前在建规模最大的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高纯碳酸二甲酯在我省的首个布局,该项目自开工以来捷报频传,备受瞩目。“该项目亩均投资1188万元,利用上游的甲醇为主要原料,可延伸生产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等电解液溶剂,助推新能源产业深度发展。”8月9日,该项目负责人李成科介绍,项目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建成后可以间接带动上千人就业。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的榆林,是陕西的“北大门”,更是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如何促进煤化工实现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实现多产业错位发展和深度融合,从方方面面考验着这座从落后产能破局做“减法”、向新兴产业发力做“加法”的转型城市。“只有敢于打破煤化工等行业壁垒,才有更广阔的出路。”从事化工行业17年的李成科谨记“爱一行精一行”的誓言,见证着煤化工行业不断“升级”——装置设备越来越先进,关键技术“国产化”越来越普及,安全系数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越来越精细……一个个关键设备国产化成功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李成科”越来越坚定的前进步伐。李成科介绍:“该项目中,采用的煤炭分质利用技术与传统煤化工工艺相比,利用率高、能耗低、碳排放少。我们蹚出了一条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路子’。”
该项目所在的榆神工业区,是榆林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承载区。总投资150亿元的榆林佰嘉瑞年产120万吨甲醛项目,总投资96.8亿元的榆能100万吨/年甲醇深加工项目……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榆神工业区“吸引”了一批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不断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步伐,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向新”发展。产业育新,驼城恒新。1998年7月,榆林被正式批准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20多年来,这座从沙漠上建立起来的城市构建起以煤油气盐开发为基础,以电力、化工为主导的现代能源化工产业体系,成为我国“西煤东运”的腹地、“西电东送”的枢纽。先立再破!为了念好能源工业“稳控转”三字经,近年来,榆林市实现资源由市场化开发利用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转变、产品由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转变、产业链上下游向现代能源产业集群转变等“三个转变”,并初步形成“4+5+N”项目支撑体系,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容量世界第一的锌溴液流电池系统成功并网运行;完成煤电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1.3亿元;完成新能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约41亿元;累计开展无人机试验飞行9665架次……上半年,榆林市煤电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新能源全产业链建设提速推进,智能无人系统产业等蓬勃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指导氢能公司完成氢能产业‘1+9’系列规划编制,同时谋划筹备召开氢能产业大会,对接上海重塑等氢能企业,全力打造榆林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崔渊介绍。迎着烈日,华秦氢能产业园项目一期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抢时间、赶进度。“项目预计8月底建成开机,建成后可实现年产4万吨的高纯氢气供应,解决榆林发展氢能产业及1万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氢气来源难题。”该项目负责人李卓介绍,项目将打造本地首个氢能制、储、运基地。华秦氢能产业园项目是榆林市针对氢能产业发展布局的首个项目。25岁的李卓对园区发展充满信心:“园区还规划了水电解制氢装备制造车间,将以氢能产业带动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事实上,该项目的快速推进还得益于榆林“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李卓说:“当前,我们已经和附近2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向内蒙古自治区售卖了2亿元的装备,非常期待后期发展。”
如今,榆林在这张改革转型的蓝图上悉心谋划:
——统筹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存量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新能源资源;积极支持转型项目及增量配电试点开展新能源项目开发;力争4个33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等全部开工建设;落实资源换产业政策……
——纵深推进改革工作。
全力降低工业企业用电成本;推动大宗能化产品上线交易;推进长协煤交易在线录入有关工作,实现省市交易系统深度融合;发挥煤炭转化基金作用……
——推动转型创新取得突破。
全力推动三峡光伏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抓好储能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火电深度调峰和灵活性改造;开展煤制芳烃和兰炭尾气提氢及深度利用课题研究……
逐浪前行,勇立潮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推动化石能源利用更多向化工原料转变、能源供给更多向清洁能源转变、能源资本运作更多向培育非能产业转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崔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