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8月获批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来,西安市将服务贸易作为推动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作,纳入全市“6+5+6+1”现代产业体系,明确提出做大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五大新兴产业,做优软件和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贸产一体化发展。
资源共享、交易集约化、品牌效应、辐射面广等是产业集聚的魅力所在,大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体系将源源不断地释放竞争活力。
基于此,结合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相关要求,西安按照“大项目支撑、龙头企业引领”思路,聚焦研发及区域总部、金融机构、科技园区等抓招商推项目,开展“西安市服务业聚集区”创建工作。
截至目前,西安市服务业聚集区数量已达到54个,涵盖金融基金、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历史文化、检验检测、影视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
西安国际港务区依托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区。伴随区内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建设的加速推进,目前园区累计落户外贸企业360余家、物流企业300余家、电商企业1200余家。
当下,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重塑资源要素、重新定义竞争格局的关键动力。西安鼓励全市54个服务业聚集区深化数字技术应用,用数字技术赋能贸易全流程,强化引领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服贸竞争新优势。
今年5月,地理信息服务“最强大脑”——陕西省地理空间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在西安正式上线,西安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如虎添翼”。西安市商务局副局长麻晓勤表示,西安已经形成了火箭卫星制造发射、航天器测运控、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大数据应用、行业智慧化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有了地理空间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这个“最强大脑”,结合正在积极筹建的地理信息国际合作联盟,未来合作联盟+数据平台将会释放“1+1>2”的倍增效应。除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外,西安结合产业特色和优势,还成功申报获批文化、中医药、人力资源等多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目前,西安拥有西安软件园、沣东自贸服贸产业园2个省级服务贸易示范园区及18家省级服务贸易示范企业,并认定数字贸易、高端装备制造等7个市级服务贸易特色出口基地、1个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园区和20家市级服务贸易重点企业,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西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成果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