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秦川腹地书写现代化“丝路名都”新篇章

2023-09-04 14:17:54 作者:廖思宇 李惠兰 范德茵 王锐 摄影:“海丝”连着“陆丝”

微信截图_20230904101619

咸阳清渭楼广场。(咸阳日报社供图)

秦地最胜,无如咸阳。咸阳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是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都城,是秦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更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驿站。近年来,咸阳立足自身实际,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为目标,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不断加深贸易往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发展特色产业,对外交流多元融合,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

丝绸之路开创史的“见证者”

金光灿灿的鎏金银竹节铜熏炉、再现西域天马雄姿的鎏金马、构思巧妙的四神纹玉雕铺首、气势磅礴的霍去病墓石雕、刻有“阳信家”款识的铭文铜器……8月21日上午,采访组来到咸阳市茂陵博物馆,馆内展出的西汉时期文物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一件件静默的西汉文物无不诉说着汉武帝刘彻开创丝绸之路的古老故事。

2000多年前,西汉的张骞第一次受命出使西域时,虽然他并没有完成使命——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但这一“凿空”之举,开通了东西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一种神秘的材料——丝绸,这是西方没有的高级纺织品。他认为丝绸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因此他向汉武帝刘彻提议开辟一条通往西域的贸易路线,以便向西方贩卖丝绸和其他中国特产。

之后,汉武帝刘彻采纳了张骞的建议,派遣了大规模的商队前往西域,开辟了通往中亚和欧洲的贸易路线,即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不仅有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还有西域的宝石、香料、马匹等。这些商品的交流不仅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往来和发展,还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在茂陵博物馆采访时,采访组还看到了霍去病墓。霍去病墓位于茂陵旁,是西汉名将、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墓园。

说起古代丝绸之路,人们马上会想到汉使张骞“凿空”,但是张骞如何才能率领阵容庞大的使团二次出使西域,抵达乌孙,又分别派遣副使到大宛、大月氏和身毒等国呢?采访组在采访中了解到,得益于公元前121年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取得的河西大捷,牢牢掌握了河西走廊,从此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与安宁。

如今,霍去病墓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多年不断修缮,已是树木葱郁、建筑古朴,其墓园周边的石刻群也有凉亭守护。不论陵园样貌如何变化,看到那一排沉默雄浑的石刻依然令人心情激荡。不仅因为对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还因为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纪念性雕塑群,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创始意义。霍去病石刻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当年反击匈奴胜利的精神和物质因素,准确地表达了汉时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决心走在世界前列的雄心壮志。

通过参观采访茂陵博物馆,我们看到了在西汉时期,从长安出发,古丝绸之路以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为起始,演变为一条绵亘千年、跨越两大洲的经济文化之路,陵园内的一座座建筑、一件件文物和石刻则是当年中西文化交流盛景的“见证者”。

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咸阳茯茶

千百年来,驼铃声声,一路向西,溯泾河北上西行,历经万里到达罗马,茯茶跟随丝绸之路商队的车马远销中亚及欧洲。时光流转,茯茶“老树发新枝”,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独特产品。

8月21日下午,采访组来到陕西仙喜辣木茯茶有限公司,了解辣木叶和茯茶实现科学融合,研制而成的特色茯茶;走进全国最大的茯茶生产企业——咸阳泾渭茯茶有限公司,看到现代化的制茶设备整洁明亮,鳞次栉比的橡木料仓散发着阵阵清香。机器人在二维码“指引”下精准地搬运原料,科研人员在显微镜下研究茶叶的菌种指标。

据史料记载,茯茶起源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曾被纳入贡茶。“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不出产茶叶的泾阳,何以成为茯茶的故乡?相传早年间,有茶商在乘船渡过泾河时,遇到风浪,茶包掉入河中。当时正值盛夏,茶包被打捞出水晾晒后,茶叶变成黑色,并出现金花状物,冲饮后味道格外醇厚可口。此后,经过漫长的摸索,泾阳制茶人逐步掌握了“金花”茶的制作工艺。新中国成立后,咸阳当地政府通过公私合营,相继成立了泾阳人民茯茶厂、咸阳人民茯茶厂,加工生产“人民牌”茯茶,茯茶自此有了“新身份”,传统的茯砖茶工艺及茯茶文化在咸阳传承不息。

一直以来,茯茶产业被咸阳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产业链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咸阳市按照“政府引领、企业主导、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思路,创新经营模式,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加快产业升级,推进产业链延伸,打造百亿级茯茶产业集群。同时,咸阳还把茯茶产业作为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咸阳魅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特色产业。据统计,目前咸阳市有茯茶生产加工企业51家,营销企业近千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综合产值超过30亿元,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等40多个国家。

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的丝路名都

红外补阳祛湿仪、抑菌凝胶、全感多效牙膏……8月22日上午,采访组走进位于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秦创原(咸阳)创新促进中心有限公司,来自咸阳市各县区、高校的各类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科研产品展现眼前,让人耳目一新。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下简称“秦创原”)是陕西省最大的孵化器,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秦创原肩负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推进政产研深度融合等重大使命,发挥着打通科技创新工作“最后一公里”堵点的重要作用。秦创原下一步还将打造成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

随后采访组来到冠捷显示科技(咸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咸阳冠捷”),5K超高清显示屏、超薄液晶显示器等产品整齐摆放在成品展示区内,这些都是运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热销产品。

据了解,咸阳冠捷是西北地区首家整机终端产品制造商,也是冠捷科技集团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电视生产基地。2018年4月,该公司成功点亮第一台电视整机,同月正式投产。目前已投用2条整机生产线,1条模组生产线,产品约55%—65%出口外销至波兰、俄罗斯、巴西等国家。

作为咸阳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咸阳冠捷目前已带动三捷科技、博联科技、恒达电子等陕西省内40余家上游配套企业共同发展,带动当地就业人数达到5000人以上,实现从液晶面板到电视整机的无缝链接,已成为陕西省新型显示产业链链主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咸阳冠捷累计产值达98.15亿元,截至今年4月,该公司累计进口额达7354万美元,出口额达11亿美元,其中通过中欧班列出口额达6.5亿美元,累计达4810柜。

如今的咸阳,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十大智慧城市,推动现代化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血脉”。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咸阳以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为目标,纵深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加快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不断加深贸易往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发展特色产业,对外交流多元融合,成为名副其实的向西开放前沿阵地。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