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文斌摄
本报渭南报道(记者 李文斌)9月19日,渭南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锋军介绍渭南市文明婚俗改革工作的具体情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蒙胜军主持发布会。
记者了解到,全市11个婚姻登记处7个设有独立的婚姻办公大厅,婚姻家庭辅导室实现全覆盖,全市2071个村全部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将婚俗改革纳入村规民约及红白理事会章程,各涉改县镇村实现“四有四无”。2023年全市开展文明婚俗、家庭教育宣传活动220次,发放宣传页12万张,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20万余张,网格走访宣传1300余人次,开展“小板凳”议事135余次,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进镇(办)、村(社区)宣传215余次,开展“婚俗小课堂”24场次,化解婚姻家庭矛盾185对,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文明家庭、选树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活动,评选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共计37名,涉改镇(办)、村(社区)举行婚礼528余场,节约资金1000余万元。
强化试点示范,按下婚俗改革“快进键”。2022年,市民政局申报合阳县为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指导合阳县成立由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各镇(办)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婚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改革实验工作。制定形成了《合阳县推行婚俗改革深化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多方位搭建平台,筑牢婚俗改革“压舱石”。各县(市、区)在“1+5+50”婚俗改革工作中第一时间印发《婚俗改革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在试点镇(办)、村(社区)组织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婚俗改革。
多渠道宣传发动,把准婚俗改革“航向标”。各县(市、区)多措并举全面开展婚俗改革工作,印发婚俗改革推进工作方案,倡导试点区域和非试点区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全方位宣传普及婚俗改革工作,为文明简约的婚俗新风在全市蔚然成风打下坚实基础。
郭锋军介绍,下一步市民政局将持续探索“线上+线下”婚姻家庭辅导模式。以大荔县婚登处首创“线上+线下”婚姻家庭辅导志愿服务为示范,全市区域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婚姻家庭辅导、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将婚姻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由“事后”走向“事前”。打造“品牌型”渭南婚俗改革文化。提炼“1+5+50”婚俗改革推进工作经验,紧紧围绕婚俗改革试点目标任务,通过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遏制婚俗不正之风。建设“特色型”婚姻登记服务中心。随后将在全市有品牌效应的景区建设一所标准化婚姻登记服务中心,打造集婚姻家庭辅导、婚姻文化陈列、中西式颁证厅、爱情主题打卡点为一体的全市首个婚姻综合服务体,让新人感受温馨浪漫的同时,体验到强烈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