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向好

2023-10-17 16:22:16 作者:记者梁卫军

10月17日,延安市举办新闻发布会,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东坡,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高鹃,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发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陈胜军出席了会议。会上,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马东坡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作了陈述。

产业发展进一步向好。经抽样调查测算,前三季度全市旅游市场共接待国内游客3404.7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1.92亿元,与2022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70.43%、287.79%,恢复至2019年的118.35%、133.98%(按可比口径),旅游市场接待人次、消费持续走高。刚刚过去的十一双节,全市共接待游客343.01万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767.29%,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2.83%(按可比口径);实现旅游收入25.09亿元,较2022年同比增长1141.9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48.74%(按可比口径)。

项目和资金申报稳步推进。2023年市级重点文旅项目18个(其中续建项目10个,新建项目7个),今年计划投资33.69亿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24.88亿元,完成占比73.85%。为延长东征会议旧址保护利用、志丹长征文化旅游复合廊道示范段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930万元。争取省级旅游专项资金2030万元、公共文化建设资金1893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750万元,目前全部落实到位。

文旅资源向品牌化高质量发展。宝塔区创建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延安劳山森林公园和圣地河谷金延安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甘泉下寺湾镇创建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志丹县保娃沟门村、宝塔区马坊村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八千里调味豆干和卧香盒沉香套装荣获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八千里调味豆干和青山好礼香养礼盒荣获2023陕西(第八届)旅游商品大赛铜奖。

文化文艺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开展戏曲进乡村1049场次,受众老百姓15万人次。大型现代陕北道情剧《乾坤湾》荣获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奖”,舞蹈《摇篮》和小戏《回家》获得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举办了纪念“5·23讲话”系列活动和第六届延安市陕北民歌大赛。推荐36名市级传承人申报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将安塞唢呐、黄陵泥塑等34项非遗项目列入延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陕北说书、延川布堆花等16个非遗项目(全省44项)参与了在圣地河谷金延安录制的《非遗里的中国•陕西篇》节目,共66次热搜上榜,累计在榜1350.7小时,节目相关微博话题阅读增量2.1亿人次。

链主企业经营进一步恢复。4家链主企业积极开拓业务,开展对外宣传推广活动,引流引资,累计融资101.52亿元,链主企业总资产规模达到272.55亿元,1-9月份,接待游客1247.73万人次,同比增长381.38%;企业经营收入6.36亿元,同比增长78.36%,企业经营整体向好发展。

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市委164战略布局,融合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升级一批市场主体,完善政策措施,打造500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是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骨干力量的培养,同时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文艺人才到我市工作。二是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拓宽陕北地域文化发展空间,确立面对市场求生存、求发展的新观念,把握市场机遇,推行演艺市场产业化。三是办好文艺节会赛事。重点办好全市小戏调演、城区校园文艺汇演、全市社区文化节、舞蹈大赛、声器乐大赛和“陕北民歌大舞台”等品牌文化赛事活动,为艺术创作提供展示平台。四是实施文艺精品创作“135”工程。加大对文学、戏剧、影视、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领域创作的扶持力度。五是提升非遗传承保护水平。以建设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抓手,健全名录体系,加快推进数字非遗,推出一批非遗体验基地、主题旅游线路、研学产品等,办好“黄河记忆”-2023年黄河非遗大展。

(二)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一是完善提升公共文化阵地。全力推进部分县区“两馆”建成投用,分批指导乡镇一级综合文体中心进行场地新、改、扩建。二是推进数字文化建设。以“智慧、共享、生态”为目标,加快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度。三是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队伍结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经常性开展业务学习、培训、辅导、调演、交流等活动。

(三)全面释放文旅产业集群效益。一是力争出台文旅全产业支持政策。效仿宝鸡、汉中、西安、榆林、铜川等市文旅奖补政策,我局草拟了《延安市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支持办法(2023-2025年)》,提出10条子产业链(旅游产品产业链、红色教育产业链、研学旅行产业链、团队旅游产业链、红色康养产业链、节庆会展产业链、住宿餐饮产业链、旅游交通产业链、文创制造产业链、文娱演艺产业链),希望利用产业链资金撬动和引导更多政府项目和社会资本进入文旅领域。二是深化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推进文旅和体育、农业、工业、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丰富产品业态,让文旅消费根植各行业并枝繁叶茂。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引流力度。持续推进与西安、郑州、成都、银川、兰州等主要客源城市深度协作,打通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在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客源等领域的双向交流合作。制定淡季宣传推广方案,做好延安过大年、冰雪旅游季等活动,确保淡季不淡。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