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第五十八次农作物品种审定结果,审定通过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品种113个。其中,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区内高校和企业申报的40多个新品种通过省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让杨凌“农业硅谷”的称号实至名归。
种业,基业,大业!
作为现代农业的“国家队”,杨凌良种又一次迎来了科技成果“大丰收”。
粮安天下,良种先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纵观本次杨凌示范区通过审定的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柳枝稷遗传改良团队培育的彩色小麦品种“稷麦8号”作为自2000年以来陕西省首次审定的彩色小麦新品种也备受各方关注。
“‘稷麦8号’与传统彩色小麦相比具有高产、高蛋白、适应性广、栽培技术简单等特点,适宜陕西关中灌区作为特殊用途小麦品种种植。”奚亚军表示,“稷麦8号”彩色小麦新品种的审定,将为保障陕西省粮食安全、推动功能食品产业发展及促进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贡献。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
一直以来,杨凌示范区始终瞄准种业发展这一核心要义,向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源源不断地输送“杨凌良种”,在辽阔的大地上播撒了丰收的希望。
就连今年杨凌农科城马拉松上,完赛选手的奖牌,都被设计成种子的形状,足见这座小城振兴种业的决心。
在这里,小麦品种主导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淮麦区的4次更新换代,推动了陕西小麦品种的6次更新换代;
在这里,每250个人中,就有1名育种工作者,累计培育的新品种有1100多个之多,年种子交易额近10亿元,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种子集散地;
在这里,有100多家种业企业、350个示范推广基地,在作物遗传育种、牛羊克隆技术、反刍动物遗传进化、苹果抗逆生物学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如今,杨凌种业振兴驶向星辰大海的征途已经全面启航,新一轮种业振兴的号角一路高歌猛进。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以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为目标,深入推进区校融合,大力推动“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发展,在种业创新方面结出了累累硕果。
——成立了杨凌种业创新中心,组建了院士领衔的技术创新团队,建立了小麦等5个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体系,组建了一批省部级创新平台和创新联合体;
——引进培育了先正达等百余家种业企业入区发展,整合重组了伟隆种业、秦宝牧业等标杆性种业企业;
——全面推进杨凌良种“4455”推广计划,杨凌现代种业创新生态得到系统化重塑,成功获批建设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和进境种质资源中转基地,成为陕西乃至旱区种业创新的排头兵和引领者;
……
用科技攥紧种业“芯片”,端牢“中国饭碗”。
依托丰富的农科教资源,这里正以建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为纽带,不断加强农业领域国际合作,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源源不断“飞”出国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入了现代农业的“杨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