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弘扬延安精神、讲好党的故事,凝聚着总书记殷殷嘱托和真情厚爱,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延安精神是在延安时期党的领袖、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与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边区人民群众,自觉展现出来,并精心培育、倡导、发展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政治操守等群体性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显著标志,是凝心聚力、克敌制胜、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形成了包括抗大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等,我们把这些精神统称为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2021年9月29日,中宣部公布的首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将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都收入其中,但延安精神是根是魂,延安精神中蕴含着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
伟大的精神诞生于伟大的时代。在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和成熟,为延安精神形成提供了组织保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全面走向成熟,为延安精神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的确立,是延安精神形成的政治保证;波澜壮阔的伟大革命实践,是延安精神形成的载体和平台;陕甘宁边区厚重的历史文化与艰苦环境的磨炼,是延安精神生成的社会条件和客观环境。延安时期孕育形成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又为党创造历史辉煌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党中央离开延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探索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不断指引着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延安精神的内容非常丰富,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在延安时期,为了向全党和全国人民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见解,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系统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廓清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道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基石。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冲破“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束缚与禁锢,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并逐渐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延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革命的战略与策略联系在一起,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延安时期,党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坚持人民利益大于天,“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形成了“眼睛向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只见公仆不见官”,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生动局面和延安作风。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深刻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党的七大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写进党章。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特征。延安时期,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军民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的“囚笼政策”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在被“困死、饿死”的巨大危机面前,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斗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359旅奔赴南泥湾开荒种田,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胜了困难,创造了奇迹。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更是身体力行,吃粗粮、穿旧衣,亲自种菜、纺线,与普通战士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正是凭借这种顽强奋斗的精神,党在推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谦虚谨慎、居安思危的优良作风,不信邪、不怕压、敢于胜利的政治勇气,藐视困难、奋发有为的顽强斗志,克勤克俭、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延安精神,多次就弘扬延安精神作出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我们持续传承弘扬延安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