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改变了浙江村庄的风貌,重塑了当地农民的命运,更探索出一条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打造出一份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样本。
今年以来,渭南全市上下把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主抓手”“动力源”,在全省率先探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渭南样板。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黄河岸边蟹肥鱼虾跳、农民吃上了“文旅融合饭”……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全市推进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正在秦东大地徐徐展开。
破题——
寻求推进乡村振兴最优解
作为具有“关中粮仓”美誉的农业大市,渭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
早在2021年,渭南便以扶贫办机构改革为契机,率先在全省实行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从而实现了整合资源、凝聚合力。但不可否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涉及责任部门众多,项目、资金、人力等各个方面的统筹难度很大。实践中,依然面临多重掣肘的局面。
为了更好地凝聚合力,理顺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今年以来,渭南市把“千万工程”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在全省率先探索如何推动“千万工程”经验落地转化。
渭南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就学习推广、推动“千万工程”经验落地转化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市“千万工程”工作专班。
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中,渭南全市上下把学懂弄通摆在首位、开展了一次大学习,组织有关单位负责同志、首批创建30个示范村的党支部书记,分批到浙江大学学习培训。
“这次学习培训,令我丰富了知识、提升了理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鼓舞了干劲、明晰了思路,对下一步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有了更足的信心。”白水县林皋镇林皋村党支部书记刘孙武说。
为了让“千万工程”经验切实落地落实,渭南把建章立制作为关键,形成了一套好机制。全市充分发挥领导一体、工作融合的优势,建立了专班推进、专项任务责任、项目库管理、月观摩调度、督查考评“五项机制”。
10月30日,渭南召开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工作推进大会。随后,《渭南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行动方案》和《渭南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示范创建管理办法》发布,明确了工作的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和“指挥棒”。步伐之快,走在了全省前列。
悟题——
打造“千万工程”渭南样板
迎着秋日凉爽的山风,漫步于秦岭山麓的天留村,宛如置身天然氧吧。
该村党支部书记汤晓林不禁感叹:“靠着大自然的馈赠,我们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村里环境好了,村风民风也得到了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位村民心中了!”
村里的废弃小学建成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天留小院,山泉水厂以股份制形式吸纳村民就业,草编艺术馆让更多人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今年以来,天留村旅游接纳人数达10万余人次,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超过20万元。
渭南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前提下,以干净为底色,以美丽为形态,以产业为基础,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先手棋,全域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有效转化。
近年来,渭南已经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从群众急需改善的人居环境入手,持续推进“三大革命”,逐步带动乡村产业、建设、治理取得新成效。农村改厕、垃圾、污水覆盖率和处置率不断提升,中省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居全省第一。该市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2个,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
在此基础上,山乡间旧貌换了新颜——全市先后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385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10个,数量全省领先。43个村落入选全国第六批传统村落名录。
如今,全市在“千万工程”经验的统领下,像接力赛一样,不另起炉灶,而是建机制、聚合力,将正在推进的乡村建设行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十百千”示范创建工作合并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行动方案》指出,在持续提升78个市级示范村的基础上,从2024年开始,全市每年创建100个以上市级示范村;到2027年全市力争创建市级示范村500个以上;到2035年,全市创建示范村达到1000个以上。
答题——
行进在接续奋斗的路上
顺着富平县城关街道新庄村的巷道,每走一段就能看到精心布局的粮仓、石磨、草亭,欣赏到翠竹、古树、奇石等“微缩景观”。在“竹园”“篱笆园”“福园”“五子登科”“柿柿如意”等民俗观赏点,传统关中农耕文化体现得活灵活现。
“近年来,我们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开展‘轮值主席制’、红色党建联盟、流动红黄旗等工作法,着力打造新庄村等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该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永梅说,“我们将以新庄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让乡村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
走进合阳县城关街道白灵村,宛如置身园林。该村党支部书记曹明杰回忆过往:“以前村子有名,是因为‘脏、乱、差’,现在则是因为‘净、靓、富’。”
通村主干道从泥路,到四米宽的柏油路,再发展成八米宽的柏油路,更是村民的“致富路”。路修好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成立,建成泰丰农业产业园,种植阳光玫瑰、红心火龙果、冬枣等,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
“千万工程”将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落脚点,从人的需求和发展出发,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打造人民向往的生活。
推进“千万工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推进‘千万工程’和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作示范’的建设时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以赴推动‘千万工程’落地转化、见行见效,打造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渭南市委副书记王心说。
渭南市委书记樊维斌指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必须扭住重点抓推进,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上下更大功夫,让“千万工程”蕴含的理念和方法切实转化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争做西部示范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