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咸阳聚焦“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核心任务,建立了搭建1个平台、健全2项制度、绘制3张清单、开展4大行动的“1234”工作机制,从源头上打通生态为企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搭建1个平台。研发推行了环境问题“随手拍”微信小程序,方便社会公众随时随地用手机将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拍摄成照片或视频上传平台,营造了人人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同时,区分不同奖励类型、等级,采取银行转账、微信红包、话费充值的方式予以兑付,激发了社会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10月23日,累计受理群众举报投诉3148件,办结2852件,兑付奖励资金6批4.37万元,切实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
健全2项制度。建立“企业接待日”制度,将每月第四周的星期四确定为生态环境系统的“企业接待日”,面对面帮扶企业解决职能范围内涉及生态环境工作的问题和诉求。能够现场解答的,现场答复;不能现场解答的,建立台账、持续跟进、限时处理。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企业接待日”8期,走访企业147家,解决问题132个。建立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制度,按照合理分流、科学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原则,筛选确定了3家具有危险废物收集类经营许可证的公司,对全市年产5吨以下危险废物的2000多家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进行集中收集、转运、处置一体化服务,减轻了企业生产经营负担,让企业有更多时间、资金、人力用于生产经营。
绘制3张清单。“正面清单”树牢导向,对生态环保手续齐全、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2年内未因环境违法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利用在线监控、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实施非现场监管,推动企业实现“要我守法”向“我要守法”的转变,目前全市共有136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减少现场检查595家次。“准入清单”靠前服务,积极帮助拟建项目和重大规划,从项目选址、生产工艺、产污节点、排污方式等方面,为项目建设和环评提供精准指导,降低投资和决策风险,目前已对160个重点项目开展了分析比对服务。“免罚清单”包容审慎,研究出台2批《咸阳市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对清单中涉及的建设项目管理、大气、水、固废、辐射污染防治等7类19种轻微违法行为,属首次发现且及时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截至目前,有19个案件免予行政处罚,涉及资金30多万元。
开展4大行动。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围绕大气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环境执法监管监测、生态环境问题整改4个方面23项突出问题在全市开展排查整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分领域查处打击环评文件编制、环境监测等领域存在的弄虚作假问题,推动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的长效监管机制。“2023利剑治污”专项行动,区分线索摸排、联合检查、督导检查3个阶段开展行动,坚决遏制涉气领域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频发势头。生态环保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突出“四抓四严”,全力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问题。截至目前,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2万人次,检查排查工业企业3767家次,发现问题1062个,完成整改955个;实施一般行政处罚107起,罚款近700万元,查封扣押4起,移送拘留3起9人;公开通报曝光环境违法案件15起。
来源:咸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