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供需两端双向发力奋力谱写普惠金融铜川新篇章

2023-12-08 09:53:47 作者:张宏斌

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批复以来,铜川市立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实际,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着力打造“一体两翼四支撑”的战略布局,在推进政策协同、助力产业转型、支持乡村振兴、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统筹改革化险等方面积极探索,普惠金融改革初见成效。

2022年9月22日,经国务院同意,陕西铜川获批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试验区建设以普惠金融支持“城市转型”“乡村振兴”为目标,是首个明确探索普惠金融助力经济转型路径的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试验区批复以来,铜川市立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实际,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着力打造“一体两翼四支撑”的战略布局,在推进政策协同、助力产业转型、支持乡村振兴、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统筹改革化险等方面积极探索,普惠金融改革初见成效。

近日,在铜川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铜川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马延明,就铜川如何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结合铜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让普惠金融试验区建设更接地气、更具长远、也更见成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记者:铜川强调“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那么,从供给端的角度,如何健全普惠金融的机制体系,相关政策协同是如何落地的,金融服务的质效如何得到进一步提升?

马延明:试验区批复后,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政府制定印发《陕西省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省市县三级普惠金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强化组织领导和推动,明确打造“一体两翼四支撑”的工作战略布局;驻陕金融机构陕西分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总行(省联社)立足自身机构优势和特点出台试验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或提供专项支持,目前已有7家省级金融机构相继出台了支持铜川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工作方案,不断推动试验区建设工作落地落实。

所谓“一体两翼四支撑”:“一体”即高质量建成全国普惠金融改革高地;“两翼”即突出普惠金融助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乡村振兴两大重点领域;“四支撑”即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打造特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完善财税政策配套。

首先,我们强化机制建设,让制度体系高效运转。铜川市建立了“六项工作机制”。一是由人民银行铜川市分行和市金融办共同负责试验区建设;二是抽调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组建工作专班;三是成立12个专项小组,分条线推进任务高效落实;四是出台考核办法并按年考核,对成效突出的区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给予5万元—20万元不等的资金奖励;五是创设“铜川普惠金融综合发展指数”,按年监测试验区进展;六是持续加强宣传引导。随着各项机制的健全完善,试验区形成了上下齐心,同题共答的良好工作氛围。

其次,我们非常重视政策协同,让改革效能逐步显现。试验区积极探索运用央行政策工具和财政贴息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率先出台全省首个“十四五”期间的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贴息政策,通过对使用央行再贷款的法人金融机构贴息,撬动低成本信贷资金投放规模,构建了“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市场主体”的联结机制,2022年累计贴息818.92万元,撬动再贷款发放6.14亿元。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引导信贷资源积极参与,如以香菇产业链为试点,打造“金融服务全链条+产品覆盖全周期+减费让利全流程+金融机构全参与”的“四全”金融服务模式,累计运用央行再贷款2300万元,财政贴息50余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向香菇产业链发放贷款4700万元,实现产业链各类市场主体的支持全覆盖,产业链发展的全周期支持,为金融支持其他重点农业产业打造样板。

再次,我们聚焦科技赋能,让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数字化能力,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开展金融科技支持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组织推动一批创新性强、示范效果显著、安全合规的金融科技应用在铜川落地。在科技企业支持方面,人民银行铜川市分行联合市科技局建立全市科创企业库,截至2023年6月末,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4.2亿元,同比增长65.94%,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2亿元,同比增长67.03%;探索推出“央行政策工具+金融机构+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科创企业模式,截至2023年7月末,全市科技创新再贷款余额1.08亿元,央行低成本资金不断在铜川落地,有力支持铜川科创企业发展。

记者:有了健全的机制体系和政策协同,金融服务的质效也在提升,从优化金融供给侧的角度来看,建设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良好的金融生态和发展环境不可或缺,就这方面,铜川的规划和做法是什么?

马延明:在铜川,我们非常强调金融健康,同时让金融生态不断优化。人民银行铜川市分行持续推进金融健康理念宣传,增强金融健康工作实践。在全国创新提出“经济主体是金融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构建以“金融健康”为核心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体系、评级指标体系,推动普惠金融理念入脑入心,见行见效。推出个人/家庭及中小微企业金融健康评估工具(1.0版),其中中小微企业金融健康评估工具为全国首个较为成熟的评估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辖区评估工作,不断扩大评估范围,同时推进金融健康评估工具迭代升级,增强评估效果。

同时,我们聚焦银企对接,让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我们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一企一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好金融顾问“智囊团”作用,持续促推银企融资对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强化银企对接合作,全省率先实行重点产业“链长制”,扎实开展“进园区进企业”“一链一行”“行长+链长”工作,聚焦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民营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领域加大信贷投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重点产业园区和5条重点产业链的27户企业融资需求满足率近70%。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围绕铜川市煤、电、铝、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进行支持,以核心企业为辐射,先后向铝产业链延伸企业项目投放贷款共计19.76亿元,支持“煤—电—铝合金材料—铝精深加工及下游应用”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73户融资需求7.62亿元,助力延链补链强链。

结合监管部门要求,我们着重聚焦改革化险,让金融发展条件显著提升。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为试验区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农信社改革化险,铜川市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制定农信社改制方案,精心指导,用好政策,多措并举推进农信社改制化险,目前农信社总体运行平稳,风险可控,法人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空间和能力有效提升,央行评级明显改善。持续推进市县担保体系一体化运作,增强融资担保公司实力,建立2000万元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为融资担保业务提供风险缓释,提高担保公司的担保意愿和能力,并完善运营机制和考核机制,降低担保费率,扩大担保效益,切实发挥融资担保增信分险功能。

长安银行铜川分行为耀州区石柱镇克坊村村集体经济量身定制长期限、低利率的“乡村振兴—光伏贷”产品,降低资本金比例要求、延长贷款期限,该产品期限长达20年,利率低至4.55%,助力农户通过盘活屋顶、荒地等闲置资源,实现稳定增收。图为克坊村部分农房屋顶的光伏板。 张宏斌 摄

记者:发力供给端可促进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铜川有其自身的特征,这种特征也就需要同时在需求端发力,那么,铜川是如何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特色推动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在需求端发力,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马延明: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铜川市各部门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把金融服务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信贷结构,强化改革创新,降低信贷门槛,放宽融资条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金融让利实体经济成效明显,今年1-6月,全市新发生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新发生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较年初下降37、13个基点,向实体经济让利3700余万元。从普惠领域结构数据来看,截至6月末,全市中长期贷款余额288.18亿元,同比增长13.52%;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5亿元,同比增长29.93%;涉农贷款余额130.27亿元,同比增长17.69%,普惠金融可得性、便利性、满意度显著提升。

基于铜川城市转型要求,我们聚焦城市转型,让转型金融效果显现。围绕城市转型,加强转型金融研究,推动《G20转型金融框架》逐步落地,完成《构建转型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起“转型信贷促转型助力发展谱新篇”倡议,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探索更具内生性、包容性和渐进性的铜川转型金融服务路径。同时以转型贷款为突破口,引导机构将转型理念嵌入银企合作,探索基于转型挂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成全国领先的首批内嵌转型承诺的转型贷款产品在铜川落地,部分机构与企业达成融资意向4000万元。

同时,我们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让普惠服务模式持续突破。辖区金融机构按照“一行一特色,一行一亮点”的工作思路,为不同类型市场主体“量体裁衣”,西安银行依托数智平台,打造“生鲜、医保供、中药材”三大供应链,以京东、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为背景,运用平台信用信息,突破了电商轻资产、无抵押难题,实现了该融资模式的“陕西首单”;长安银行铜川分行为耀州区石柱镇克坊村村集体经济量身定制长期限、低利率的“乡村振兴—光伏贷”产品,降低资本金比例要求、延长贷款期限,该产品期限长达20年,利率低至4.55%,助力农户通过盘活屋顶、荒地等闲置资源,实现稳定增收。保险机构聚焦风险保障创新保险产品,首次将苹果期货保险纳入市级财政支持范围,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成功获批为省级创新险种,保险费率下降12.5%,并新增桃子成本保险、玉米期货创新型品种。

记者:转型金融初见成效,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让普惠金融的效能进一步提升,针对需求端,普惠金融应最大化地“填空白、补短板”,积极践行金融为民、金融便民,在这个方面,铜川是如何做的?

马延明:铜川建设普惠金融试验区,始终不可忽略广大铜川民众的金融需求,因此,我们着力做好便民服务,让惠民之路不断打通。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铜川已建成25个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和997个普惠金融服务站点,实现全市23个乡镇和359个建制村全覆盖。同时升级站点功能,在全省首创市、县、乡、村数字普惠金融“四级联网”模式,打造集金融服务、四贷促进、交易推广、信息采集、能力培训、反诈宣传等为一体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为乡镇和农村提供涵盖政务、商务、金融、生活等方面的便民服务。搭建网格化服务系统,助力现金服务普惠化,以广大社会公众习惯使用的微信为载体,搭建并上线运行铜川“惠融便民网格化服务系统”,提升金融知识宣传的覆盖率和受众面,不断促进现金服务水平。目前已接入1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18个网点,实现铜川市银行网点的全覆盖,系统服务触角深度延伸至乡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显著提升。新市民服务日益完善,率先建立全省首家具备规模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满足新市民创业、就业和生活等多方面金融需求,目前已拓展至2家,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新市民贷款余额为18.41亿元,保险机构为新市民提供风险保障超百亿元。

此外,我们扎实做好金融宣传,让普惠理念广泛传播。为此,我们出台了《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宣传方案》,明确宣传内容、阶段和具体措施;在《铜川日报》开设“深耕普惠沃土,铜绘转型蓝图”专栏,推介产品并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拍摄《深耕普惠沃土铜绘转型蓝图》宣传片,在高铁上进行宣传,提高改革试验区的影响力;举办全市金融系统岗位技能大赛,挖掘一批金融专业领域的技术“状元”和“能手”,并通过主流媒体传播宣传,有效提升宣传力度和覆盖广度,为试验区建设蓄能聚力。

2022年7月15日,邮储银行铜川分行“新市民金融服务中心”在新区支行挂牌成立。图为这个铜川市首家市民金融服务中心现场。 张宏斌 摄

记者: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需要一个中长期的过程,这对铜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样至关重要,请您谈谈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马延明:目前,陕西铜川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一些亮点突破及典型做法,全流程、全方位、多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但试验区建设仍然存在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融资增信功能发挥不足,信用社改革化险进展略显缓慢,存贷比稳定增长较为困难等问题,还需在改革发展中逐步改进和破解。

下一步,陕西铜川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将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努力破解试验区发展“梗阻”,打通发展堵点,探索具有陕西和铜川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惠金融发展新经验。扎实推进转型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构建以金融健康为核心的金融知识教育、金融服务宣传体系,持续升级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站功能,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信贷投放保持较快增速,存贷比稳步提升,更好满足实体经济合理资金需求,实现信贷总量、产品和服务创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新突破,推动更多“陕西首单”“全国首单”创新做法在铜川落地;用好试验区各项工作机制,加快建设数字服务平台,优化提升融资担保体系功能,扎实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强化部门协同、政策落实、创新落地,深入推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铜川实践,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铜川新篇章提供更多金融力量。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