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人士积极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全球人权事业进步发展所作的积极贡献

2023-12-19 14:34:01

这是西非第一条由中国企业自主设计、建造、施工、运营的电气化城市轻轨交通项目。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聚焦经济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福祉,为共建国家民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多国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共建国家民众更好地实现生存权、发展权,夯实了全球人权保障发展之基,为推动全球人权事业进步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日前共同发布《为了更加美好的世界——从人权视角看共建“一带一路”这十年》智库报告,报告中讲述的案例和阐释的观点引起不少海外人士共鸣。

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说,《世界人权宣言》等一系列条约和公约都明确各国人民享有获得食物、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等基本权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为实现这些权利作出贡献。

伊拉克大学新闻学教授穆罕默德·朱布里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共建国家解决了许多难题,促进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人权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消除贫困方面,“得益于此,共建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安娜·马林博格-乌伊认为,发展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人权,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发展才是好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帮助许多发展中国家克服了基础设施不足等发展瓶颈。通过一系列合作项目,这一倡议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提供了更多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在发展中改善了民生”。

卢旺达大学政治学系高级讲师伊斯梅尔·布坎南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了共建国家的发展权利,帮助共建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并提高人民收入实现减贫,为促进共建国家的人权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增进共建国家民生福祉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一个个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帮助当地民众解决了燃眉之急、改善了生活条件,增进了共建国家的民生福祉。对此,不少共建国家人士深有感触。

从高速公路到摔跤竞技场、从乡村打井工程到方久尼大桥,塞内加尔外国记者协会秘书长阿卜杜拉耶·巴对在塞内加尔的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如数家珍,尤其是对报告中提及的乡村打井工程印象深刻。“我亲自去过那些村落,看到中国帮助修建的水井极大改善了当地供水状况,让当地村民的生活好起来。”他说,共建“一带一路”多年来为改善塞内加尔民生作出巨大贡献。

“我们目前正在建设的‘清洁塞尔维亚’项目就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进行的。”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清洁塞尔维亚”项目总工程师亚历山大·沃伊沃迪奇说,“清洁塞尔维亚”致力于保护塞尔维亚萨瓦河和多瑙河的自然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民众提供更为清洁和健康的生活条件。

安德烈是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秘鲁分公司的工程师。他说,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秘鲁分公司承建的连接秘鲁安第斯山区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公路项目启动后,当地民生得到改善。他说:“人民生活幸福就是最大的人权。我见证了整个路段的施工,目睹‘一带一路’改变了家乡的面貌,给当地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阿尔及利亚《独立青年报》新闻主任卡迈勒·曼萨里说,就阿尔及利亚而言,阿中两国在数字科技、新能源、航天、医疗健康等领域进行了合作,这些合作都在改善着每个阿尔及利亚人的生活。

助力完善全球人权治理

报告认为,共建“一带一路”所体现出的以民为本、合作发展、开放包容、公平公正的理念,为完善全球人权治理提供了启示。对此,不少海外人士深表认同。

阿根廷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理事会助理研究员贡萨洛·吉吉诺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21世纪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为实现更均衡、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的发展描绘了蓝图。

埃及阿拉伯与国际事务专家穆斯塔法·阿明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通过合作促进发展、通过发展推进人权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模式,在发展中改善民生,不断夯实人权发展的基础。

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在于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人权治理,让发展中国家获得宝贵的和平发展机遇,让欠发达国家人民有机会摆脱贫困,并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赋能。

厄瓜多尔国际政治分析人士德西奥·马查多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各国实现共同繁荣,其体现出的以民为本、合作发展、开放包容、公平公正的理念为人权、公平和社会正义发展带来积极力量。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7日以中英文面向全球共同发布《为了更加美好的世界——从人权视角看共建“一带一路”这十年》智库报告。报告深刻阐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益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逻辑关系,用大量事例数据生动直观展现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对促进当地民众更好实现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实现更大范围人权保障的积极作用。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樊锐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