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山实业新能源领域核心企业,瑞浦兰钧于12月18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根据招股书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年内瑞浦兰钧动力电池装车量及储能电池装机量均位列国内前十位。
但即便如此,招股书显示目前瑞浦兰钧尚未达到盈利阶段,2020年至2022年净利润持续为亏损状态,3年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背靠青山实业的锂电巨头连年亏损,多方不禁发问“瑞浦兰钧上市后计划如何缓解亏损局面?”
对此,瑞浦兰钧方面相关人士表示,现阶段暂以公告招股书内容为主。招股书显示,瑞浦兰钧将继续聚焦储能、动力电池两大核心业务及其他事项。
不过,从细分市场来看,现阶段储能、动力电池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储能行业的参与企业呈现供大于求状况,国内储能市场主要招标方“五大六小”发电集团(五大: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大唐集团。六小:国投电力、国华电力、华润电力、中广核、中节能太阳能、三峡集团)项目资源争夺激烈,近期某5GWh磷酸铁锂储能系统投标出现远低于成本的0.638元/Wh投标价;动力电池行业则在产能快速扩张后进入过剩阶段,打响淘汰赛信号。
据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国内动力电池、储能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内卷导致国内市场增量空间相对有限,未来新的增量或集中在海外市场。瑞浦兰钧也在招股书中称,未来可能会扩大海外市场业务。但多位业内人士也向记者提醒,目前相关产品出海仍面对产品认证、需求差异等客观因素影响,像瑞浦兰钧这类企业可否撬开海外市场依旧存在未知。
上市首日股价上涨2.62%
12月18日,瑞浦兰钧登陆港交所,上市首日股价开盘走高,截至收盘股价涨2.62%,报18.78港元/股,总市值427.6亿港元,超过中创新航成为当前港股市值最高的锂电企业。
招股书披露,按照2022年数据计算,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方面,瑞浦兰钧为全球第十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按2022年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来看,其为全球第三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按照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11月,瑞浦兰钧动力和储能电池销量排名位列国内相关企业的前十位。
瑞浦兰钧此次上市引发业内关注,除了出货量排名靠前外,还与其控股股东有关。
企查查股权结构图显示,瑞浦兰钧大股东为永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后者大股东为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山集团),青山集团为瑞浦兰钧的控股股东。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2年的产量计算,青山集团为全球最大的镍及不锈钢生产商。
据悉,此次并非瑞浦兰钧首次计划上市。2022年年末,瑞浦兰钧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后续因招股书“失效”,上市计划搁置;2023年6月,瑞浦兰钧二度递交招股书,至本次12月18日成功登陆港交所。
不过,成功上市背后,瑞浦兰钧仍面临着来自业绩尚未盈利的压力。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得益于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瑞浦兰钧营业收入增长显着,分别为9.07亿元、21.09亿元、146.48亿元,但同期净利润均为亏损,分别约为-0.41亿元、-7.17亿元和-3.54亿元。
而受到2023年上半年行业需求放缓的影响,截至2023年6月末,瑞浦兰钧净利润为-7.10亿元,半年亏损金额逼近2021年全年。亏损的业绩表现,让其对比中创新航(3931.HK)、国轩高科(002074.SZ)等同类别公司,仍存较大差距。
对此,瑞浦兰钧表示,亏损主要与2023年电动汽车行业增速放缓、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动力电池产品的平均售价下降、单位制造成本增加等多方因素有关。
瑞浦兰钧在招股书中称:“鉴于2023年下半年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市场竞争持续,我们预期2023年录得亏损……我们将能够于2025年实现盈利并产生经营现金流入。”
产能利用率下行显著
锂电行业一位不具名分析师分析道,动力电池领域企业出现亏损情况并不难解释。该名分析师说:“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之后,已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导致低价竞争出现,价格越低利润空间越小,陷入循环。”
“根据目前市场情况判断,瑞浦兰钧产品仍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该名分析师表示,仅从动力电池行业看,淘汰赛比拼的是企业综合实力,未来格局注定是强者恒强。除了技术过关之外,要有足够的粮草、资金撑过这轮淘汰赛,而瑞浦兰钧背靠青山集团,资金实力无需多言。
但需要关注的是,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锂电、储能行业产能过剩的隐忧已然显现。
招股书显示,目前瑞浦兰钧产能利用率下滑,2020年至2022年,瑞浦兰钧整体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0.3%、86.4%、73.9%,但2023年上半年其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至49.4%。
对此,瑞浦兰钧表示,电动汽车市场及储能系统市场的下游电池需求保持稳固,但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竞争持续加剧,原因是主要参与者在过去几年均相当积极地扩大产能。产能及电池供应的增加,主要参与者于2023年的产能利用率较2022年下降。
一家头部储能企业内部人士也表示,以储能系统为例,由于储能技术区别于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相对来说技术门槛较低,市场火热之下今年以来涌入多家集成、二手商企业,价格激烈竞争同时,产能利用率存在一定程度下行。
“储能+动力”火热赛道难赚钱?
瑞浦兰钧招股书显示,公司业务主要聚焦动力电池、储能两大市场,而近年来,以储能、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快速扩张,成为年内备受关注的热门赛道之一。但在出货排名靠前、布局赛道火热的背景下,瑞浦兰钧净利润仍为亏损状态。
一家储能行业上市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年内储能行业供大于求已成事实,目前多家公司的产能表现都是过剩状态,此前市场火热时,除产业内原本参与企业外,市场又涌入了诸多集成商、二手中间商,在市场供需失衡情况下,部分市场参与者以低价竞争干扰市场秩序,导致行业走向非良性竞争,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2023年以来,锂电储能系统中标均价持续下行,11月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以2小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不含用户侧应用为例)800.46元/kWh,与今年初相比下降47%,原因与行业产能高速扩张、行业“内卷”竞争加剧不无关系。
“现在市场供需不平衡,供大于求现象显著,我们布局负极材料一年时间,还没敢投产,一投产就是亏损,预计到2025年,市场洗牌后供大于求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锂电池产业链上游一家企业内部人士也透露,国内的储能、动力电池产业,并没有许多跨界人士想象中的发展那么快,供大于求的市场情况令很多企业的相关产业都还未开工生产。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领域竞争也十分激烈。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百花齐放,2023年年内,有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电池企业加速产品研发,也有长安汽车、极氪、埃安等车企进军动力电池领域。
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我国动力和储能电池合计累计产量为698.7GWh,累计同比增长41.6%;同期,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39.7GWh,累计同比增长31.4%。产能与终端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实际上,各家电池产品取名不同,但除了头部企业之外,技术差别其实并不大。”前述锂电行业分析师表示,归根到底,动力电池企业比拼的核心就是装车量,如果装车车型销量不佳,企业就难以在市场有竞争力。
扩大产能瞄向海外市场
不过,即便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按照瑞浦兰钧的计划,其仍将进一步扩大产能。瑞浦兰钧招股书透露,预计到2025年底前,瑞浦兰钧达成150GWh以上的产能。截至2023年6月30日,瑞浦兰钧设计年产能达到35.2GWh,计划于2023年底前增加产能至62GWh。
瑞浦兰钧认为,在全球能源转型中,下游电动汽车行业及储能系统行业持续发展,将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增长机会。而在招股书中,未来海外市场布局也成为瑞浦兰钧重点提及部分,瑞浦兰钧在招股书中写道,未来可能会扩大海外市场业务。
目前以瑞浦兰钧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布局海外市场可否行得通,仍是未知数。
一家储能领域上市公司不具名人士表示,现在储能行业竞争环境激烈,从技术上看,各家技术差别不大。全球市场来说,PCS(储能变流器)和EMS(能源管理系统)、刀片和卷绕应用差别都不大,而电芯技术主要掌握在头部几家企业。“现在国内产品的新增长市场还是海外的各个重点区域,但大多数国内产品都达不到海外标准要求,面临拿不到认证无法出海,或者是出海被罚款的局面。”该人士说。
今年以来,储能、动力电池出口海外市场频出变动,不乏有陷入调查、罚款消息传出。
不过,展望2024年,业内人士较一致表示,动力电池、储能市场前景仍是值得期待的。
锂矿行业一家上市公司不具名人士表示,2023年锂电整体产业链供需震荡,但目前原材料价格的下行可能会给2024年带来正向影响。据该人士介绍:“2018~2019年,锂矿价格下行,逐渐跌穿一些企业的成本线,之后出现了矿山、工厂停产,供给开始收缩情况,从此角度分析,矿价下行可能对控制电池成本,提升利润空间有利。”据悉,截至12月18日,碳酸锂期货与现货价格僵持10万元/吨关口。
而从储能市场看,前述头部储能企业内部人士透露,针对储能市场目前低价竞争的情况,部分招标方已经设立了企业白名单,对储能系统使用的电芯来源做相关规定。
“当下,储能市场还有待真正实现良性发展。”前述头部储能企业内部人士表示,储能市场的火热前景,让诸多参与者看到了市场机会,说到底仍是市场受到期待。但目前产业链由于非良性的竞争,市场机制、环境都有待改善,良性发展需要等市场机制、政策制度以及市场本身标准的进一步建立。
(稿件来源:每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