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县秧歌传承人苏建国: 守护秧歌技艺 传承文化根脉

2023-12-25 16:18:07 来源:城市金融网 作者:张丹 党瑞瑞 吴华

黄河汤汤,泉水涓涓,润泽着陕北高原,衍生出的文化风情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一代代人。

仲冬时节,绥德蒙恬广场传来震天吼的锣鼓声,穿戴整齐的秧歌表演队踩着鼓点、舞着花扇、举着彩伞在尽情地舞动,陕北大秧歌、二人场子、多人场子在轮番上演,赚足了观众的眼球,现场气氛活跃、高涨。其中,绥德秧歌艺人苏建国与其徒弟表演的二人场子,赢得围观群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今年72岁的苏建国是绥德县崔家湾镇苏家圪坨村人,从小家境贫寒,自幼酷爱陕北秧歌,14岁时利用寒假跟随绥德二人场子表演艺术家苏树旺学习秧歌,凭借较高的表演天赋和日常的勤学苦练,苏建国在15岁时就扭得有模有样,深受师傅的偏爱,村里人都夸这个娃娃是块扭秧歌的好料。17岁时苏建国掌握了陕北秧歌、踢场子等动作的全部要领,并能独立表演。

20出头时,每年参加全县春节的秧歌汇演,表演技艺逐渐精进。27岁参加榆林市秧歌汇演中,与秧歌艺人贺俊义同台表演二人场子获一等奖,从此苏建国更加热衷于秧歌事业,尤其是踢场子。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琢磨苦练,形成了自己的秧歌表演技艺风格,尤其擅长南路场子、二人场子和伞头秧歌,他精通踢场子的传统套路,动作粗犷朴实,刚健有力,一招一式扎实、大方、到位,能充分彰显绥德踢场子的技艺精髓,具有“掌出方卷波浪翻,脚起电闪箭离弦”的艺术魅力。2014年,苏建国被认定为绥德踢场子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二人场子中的男角动作要稳健大气、刚劲有力,女角动作要柔美、飘逸、婀娜娇媚,男女之间眉目传情,以艺传递着动人的情爱。”苏建国介绍道。  

踢场子是陕北秧歌的精髓,有二人场子、三人场子、丑场子和多人场子。踢场子的基本场图有二龙出水 、牛眼睛 、绕8字、转圆圈、里外城等。绥德踢场子按地域分为北路场子和南路场子,北路场子是以艽园为中心,代表性艺人有李增恒(艺名“六六旦”),属文场子,表演风格以柔、闪、俏,情感交流为重。南路场子以崔家湾为中心,代表性艺人有苏树旺、贺俊义等,属武场子,表演风格以粗犷、刚毅,干脆利落为重。

“踢场子看似简单,但要踢好很难,要求表演者要有百练不烦的耐力,要在走、扭、摇摆和踢的律动中,将表演者的意、气、神、韵、行融于一体,要踩在板上,功在腿上,艺在手上,神在眼上。” 苏建国说。

陕北人爱扭秧歌、爱闹红火是刻在骨子里的。一年四季,身着花花绿绿的秧歌队在黄土高原上随处可见,他们载歌载舞,排解烦闷,抒发畅快与豪情,扭出了陕北人骨子里的乐观与奔放,扭出了陕北人精神中的坚韧与顽强。2006年,陕北秧歌被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 年,绥德踢场子被批准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50多年来,苏建国对陕北秧歌的热爱与日俱增,他通过进乡村以口传身教等方式传授踢场子的鼓点动作、场图变化等技艺。现在年纪大了,扭秧歌少了,生活之余他常到绥德滨河大道、千狮桥等场地以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进行秧歌技艺教学,共培养出100多名秧歌爱好者,其中,陕北秧歌市级传承人1人,绥德踢场子县级传承人2人。2022年,崔家湾镇苏家圪坨村设立“陕北秧歌(南路)传习所”。

“秧歌是我一生热爱的事业,传承好非遗秧歌是我的义务与责任。现在会扭秧歌的普遍年龄偏大,陕北秧歌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就必须走进校园,从娃娃抓起,让秧歌真正走进大众视野、传进人们的身心里,让陕北秧歌文化在传承中绽放光彩。”苏建国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榆林站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