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免密支付成为盗刷漏洞

2023-12-27 16:48:55 作者:张涛

20231227164120801-16-d1929.jpeg

近日,话题“捡到手机用免密支付刷光余额”登上微博热搜榜,引起网友热议。据报道,四川泸州一市民捡到他人手机后,发现手机没有锁屏密码,一看微信零钱有5100多元,分8次扫码消费,直到将微信零钱挥霍一空后将手机关机,最终被民警抓获。(12月26日《江苏新闻》)

免密支付,是指小额支付无须密码即可完成。近年来,免密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广泛普及,支付宝、微信等常用支付工具均具有此项功能。不过,任何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免密支付在简化交易流程、提高支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资金安全风险。

免输密码,就等于毫不设防。免密支付不仅方便了自己,也为他人敞开了大门。“捡到手机用免密支付刷光余额”的热搜,就是生动的例证。一旦手机落到他人之手,后果不堪设想。虽然免密支付设定了资金上限额度,但别有用心者完全可以通过化整为零,分次扫码,将手机中的余额一扫而空。

除此之外,还有骗子以购买商品为由,添加商家微信好友。然后,以商家收款码异常为由,指引商家在微信视频中刷新支付宝收款码。商家操作过程中,需要切换付款码和收款码。骗子就趁机截取商家暴露的付款码,通过免密支付盗刷余额。

对此,多地警方提醒广大市民,不要将自己的收款码、付款码,随意展示给他人。一定要给支付软件设置密码,同时关闭免密支付,避免潜在风险。防止免密支付成为盗刷漏洞,除了公众自身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外,有关部门更要加强对支付工具软件的监管,从源头规范免密支付。

首先,叫停默认开通。有媒体对黑猫投诉上的855条免密支付相关投诉进行了统计,有近一半的投诉反映用户在不知情或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私自”开通了免密支付。一些支付软件开通时无主动授权、无醒目提示,甚至默认开启“免密支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用户对免密支付有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有关部门应依法叫停默认开通免密支付的做法,要求支付软件必须事先告知免密支付的额度、风险、取消方式等有关事项,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用户自己选择,而不是替用户做主。

其次,实现一键关闭。一直以来,免密支付开通容易关闭难,备受消费者诟病。黑猫投诉的统计数据显示,约有10.8%的免密支付相关投诉涉及解约困难问题。除了关闭选项不宜查找、操作步骤比较复杂,一些支付软件还会设置一系列不合理的前置条件,为用户关闭免密支付设置障碍。有网友吐槽,“免密支付解约中好几年了,一直显示解约中,客服一直不处理。”

正如开通免密支付一样,消费者对于关闭免密支付同样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而不能“上船容易下船难”。有关部门应对关闭免密支付的条件和流程进行规范,指导支付软件在醒目位置设置关闭选项,可以实现“一键关闭”,给消费者的财产安全加上一把“安全锁”。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陈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