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新办举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情况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将研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顶层设计,提出持续推进新业态新领域准入放宽,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浦东新区、广州南沙等地,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重点推动新业态新领域准入环境持续优化。(12月27日《人民日报》)
何为市场准入?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入口或一道门槛。入口的宽与窄、门槛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市场主体能否进得来、能做什么事。从很大程度上说,市场准入可等同于空间、机会。机会在哪里,资本等生产要素就会涌向哪里、集聚在哪里。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准入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法无禁止即可为”,大幅破除准入壁垒,推动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接下来,研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顶层设计,必将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优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那为何要强调“推进新业态新领域准入放宽”?一直以来,说到放宽市场准入或降低准入门槛,政策所指多为民营经济或外资。此番对新业态新领域专门部署,释放出鲜明信号,无疑有着深层考量。
一为全局所系。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立新而后破旧,立什么?新业态新领域,正是题中之义。会议还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打造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作出部署。新业态新领域,新意盎然、新风扑面,将进一步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进而形成新动能、开辟新赛道——对其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大开便捷之门,意义不言而喻。
二为现实所需。新业态新领域,属新事物,具有创新活跃、发展快速等特点。对它们而言,老办法未必适用。有形无形的准入障碍,是影响其快速发展的一大掣肘。再从区域看——上海曾发出全国首张专车经营许可,推动网约车行业发展;广州无人驾驶产业不断提速,与政策“绿灯”直接相关;深圳低空经济发展迅猛,源于放宽准入、谋篇布局……有“容”乃大,一“放”就活。一座城市、一个区域越是包容开放,新生事物越是竞相涌现、拔节生长。比如此次吹风会专门提到的广州南沙,作为自贸区“试验田”,又面临协同港澳等重大机遇,进一步为新业态新领域打开大门,让创新潜力持续释放,是发展需要,势在必行。
那如何放宽?
要在“减”字上下功夫。清理和规范制约其发展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等事项,简化项目报备程序及审批流程,审慎出台新业态准入限制政策,对创新企业给予先行先试机会,设置清晰明确的“路标”,清除或明或暗的“路障”,为其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要在“新”字上做文章。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准入环境,并非一“放”了之。没有相关要素支持、配套措施,准入就有名无实。在这方面,要积极出新。比如,为新兴领域开展创新性立法,提供法治保障;发挥应用场景驱动作用,建立应用场景开放机制;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品准入制度,通过首购、订购等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其规模化应用;分领域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探索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等等。
要在“实”字上多着墨。优化准入环境,涉及方方面面。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有必要将相关政策措施细化分解,量化为可实施的具体举措,同时持续跟踪、定期评估落实情况,确保转化为市场主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准入放宽,机遇无限。期待各地积极探索,持续优化准入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让新业态新领域欣欣向荣,让新动能新活力持续喷涌。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