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2月29日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3):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绿皮书)指出,2023年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中国积极同共建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一带一路”,不断完善绿色顶层制度设计,拓展深化绿色务实合作,稳步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沿线国家绿色低碳转型。
绿皮书显示,《上合组织成员国环保合作构想》和《上合组织绿色之带纲要》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乃至中东国家的绿色合作提供了政策指导。2016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2016—2020)》,进一步推进高层政策对话,共同分享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实践。2018年,中国—中东欧国家环保合作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中东欧国家环境保护合作的框架文件》,并启动了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为中国—中东欧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提供广阔的平台。2019年,“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正式启动,目前已吸引来自43个国家的150余个中外合作伙伴。
随着绿色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完善、绿色务实合作持续拓展深化,绿色“一带一路”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为推进共建国家乃至全球环境治理与合作注入了新活力。根据《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中国目前已与31个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32个国家共同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绿色“一带一路”的建设项目覆盖基础设施、能源和教育等多个重点领域,积极服务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事业。在绿色基础设施领域,中国投资了一大批绿色环保基础设施项目。蒙内铁路、雅万高铁和中老铁路等重大项目广泛融入了来自中国的绿色技术、绿色智慧和绿色理念。在绿色能源领域,从2014年至2020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提升了近40%,帮助沿线国家建设了一批清洁能源重点工程。2021年9月21日,中国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截至2023年2月,中国已为1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训绿色人才约3000人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前面临的环境和气候挑战较多,对绿色金融的需求更为急迫。据非洲开发银行的估算,非洲电力部门若要实现2025年能源发展目标,年均投资缺口为350亿—500亿美元。未来的绿色金融合作仍将是绿色“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各国的努力和合作下,沿线国家的能源结构绿色化转型已取得重大进展,且转型趋势仍在加快。截至2023年5月,“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能源投资中,绿色能源投资已超过传统能源投资。尽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但是现阶段其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仍比较严重,能源转型压力仍然较大;由于资金不足、装备制造技术薄弱、专业技术人才欠缺等,其总体发展仍有较大上升空间。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实现绿色发展仍需深化绿色清洁能源合作,推动能源国际合作低碳转型。
(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