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从巍峨秦岭到汉江之滨,从绵延巴山到汉中盆地,在寒风料峭的田野村庄里,在盖满寒霜的蔬菜大棚里,在炭火飘红的农家新居里,在紧张生产的帮扶车间里,帮扶干部和脱贫群众正盘点全年劳动成果,谋划明年发展计划,悄然开启新一年的奋斗,天汉大地处处迸发勃勃生机。2023年,汉中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全市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徐徐铺展。“四个紧盯” 守牢返贫致贫防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织密返贫致贫防护网,精准落实帮扶措施,为脱贫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紧盯监测帮扶,严防返贫致贫。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扎实开展干部走访排查、农户主动申请、部门筛查预警、系统数据分析等日常预警监测,精心组织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完成91.43万农户入户排查,将965户2931人符合条件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精准落实开发式、兜底式帮扶措施。共消除9994户29593人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达72.67%。
紧盯政策落实,做好民生保障。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脱贫户、监测户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除身体原因外无失学辍学,低收入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1053户,累计清理维护农村供水设施6474处,保障农村低保对象7万户12.7万人、特困供养对象2.19万户2.21万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5.22万人次,开展临时救助4.35万人次。
紧盯社会帮扶,凝聚帮扶合力。1060支驻村工作队、1129名第一书记和2393名工作队员对1132个“五类村”实现帮扶全覆盖。全市10个脱贫县(区)与江苏省南通市9个县(市、区)通过苏陕协作开展结对帮扶,7家中央单位、97家省级单位在汉开展定点帮扶,西安市4个区与略阳县、镇巴县开展省内区域对口帮扶,1161家民营企业与819个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年度销售消费帮扶农副产品14.85亿元。
紧盯资金项目,提高惠农效益。开展财政衔接资金使用管理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资金安排使用、运行及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市共安排财政衔接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32.47亿元,实施项目3041个。共发放小额信贷、互助资金、富民贷等12.12亿元,支持2.79万户脱贫群众发展产业。完成2022年25.05亿元涉农整合资金及衔接资金项目资产确权移交,确保持续发挥惠农效益。“四条渠道” 促进脱贫群众增收紧紧围绕增加脱贫群众收入这一核心,抓好产业和就业帮扶两个关键,完善利益联系机制,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产业发展带增收。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印发《支持汉中藤编等非遗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实施意见》。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带动12.09万户产业帮扶户稳定增收。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2200余个经营主体带动5.07万户脱贫户、监测户受益。全国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发展推进会、全省产业帮扶现场会在汉中召开,我市帮扶产业创联融转引“五字诀”做法被国家乡村振兴局简报刊发。
就业创业稳增收。开展脱贫人口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全市34.7万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务工就业,占年度任务的102%。201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就业8287人,公益岗位安置2.93万人,累计培育返乡创业经营主体3088家、带动就业12652人。我市《“五抓五促”搭建农民就业“大舞台”》在《中国乡村振兴》杂志刊发,“四个强化”推动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做法在全省会议交流经验。
强村富民促增收。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推广联村共建、以镇带村、村企合作等模式,拓宽村集体发展路径,带动农民群众稳定增收。全市有集体经济的村(社区)实现经营性收入5.22亿元。镇巴县“联村共建”发展集体经济经验做法在国家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简报》刊发。西乡县城南街道五丰社区“村园合一”发展模式在全市推广。
以工代赈保增收。推广“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工作模式,最大程度带动群众就近务工增收。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领域累计实施以工代赈项目863个,组织务工群众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27万人次,发放劳务报酬5.84万人次10.6亿元。全省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暨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在汉中召开。发展产业有收入、入企工作有薪水、入股合作社有分红、就近务工有报酬……通过多条渠道保障,全市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预计约15.3%左右。“四力齐发” 推动脱贫地区发展把促进脱贫县区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统筹摆布工作力量和资金资源,不断缩小发展差距,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实现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跃升。
大力推动城乡融合。出台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若干意见》和《激励办法》,实行“一县一策”精准支持,争取专项资金4.82亿元,支持首位产业和产业园区提级扩能,省级特色专业园区达7个,引领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商贸物流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互促互进。
倾力支持重点帮扶。持续推动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类要素向重点帮扶县、镇、村倾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包抓略阳、镇巴2个国家重点帮扶县,向国家和省级重点帮扶县投入中央和省市衔接资金9.65亿元,10个省级重点帮扶镇、119个省级重点帮扶村分别落实倾斜支持资金0.89亿元、1.99亿元,5个重点帮扶县实施年度补短板促发展项目303个59.2亿元。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建成安置点社区工厂72个、就业帮扶基地20个,6.76万搬迁人口稳岗就业,2.43万户通过产业帮扶稳定增收。争取1235万元省级基建资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项目16个,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强化社区治理和社会融入。我市被授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市”称号,荣获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加力推进示范创建。统筹推进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和全市首批16个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创建,城固县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坚持“三区”定位加快建设略阳县徐家坪乡村振兴示范区,协调推进市级89条支持措施落实,谋划年度项目47个3.38亿元,完成投资5.33亿元。徐家坪社区入选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名录。“四个持续” 建设宜居宜业家园扎实开展“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做法,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全市189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庄分类,652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均已形成成果。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4.31万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的自然村比例达96.9%,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比达35.3%。加强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24个、省级传统村落19个。累计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94个,居全省第一。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及提升项目1525公里,通硬化路的30户以上自然村新增990个,显著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加快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体系,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100%。全市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全覆盖,乡镇地区新建5G基站610座,推进5G网络向乡镇延伸。
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市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文通报表扬。新招聘459名特岗教师补充至基层镇办学校,下达2.99亿元资金支持农村学校提升办学条件。健全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1516个、覆盖80%的行政村。
持续提升治理效能。深化“五星创建、双强争优”活动,今年命名“五星”村党组织564个、“双强示范”村党组织55个。扎实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分类培优、强素提能”专项行动,全市2194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现全覆盖观摩培训。建立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和主体责任清单,全市1719个村应用“积分制”、1981个村应用“清单制”。洋县龙亭镇柳山村等4个村入选全国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岁末年初,行走在天汉大地,田野孕育着春天的希望,乡村涌动着发展的动能,到处都是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美丽图景。乡村振兴路上,全市上下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汉中乡村振兴